第35章 黑洞
推荐阅读: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 我的哥哥们居然是隐藏大佬 修道小少年 穿梭万界从原神开始 吃瓜工具人坐上皇位后,他飞升了 我有一金锤 拯救病娇男三 团宠师姐三岁半下山后她嘎嘎乱杀 重生先去旅游吧 穿越到修仙大佬面前
杨士奇在南京各地奔波,不辞辛劳地开办着一家家粥厂。
饥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的渴望。
杨士奇亲自为饥民们分发着稀粥,饥民们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喝着热粥,暂时忘却了饥饿的痛苦。
一些老人和孩子,他们颤抖的手接过粥碗,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杨士奇忙碌的身影在粥厂中穿梭,他不仅关心着饥民的温饱,还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安慰。
在他的努力下,南京各地的饥民们得到了救济,恐慌的情绪得到了初步缓解。
这时候,杨士奇又向朱允熥提出建议,从官仓中调拨十万石粮食,以略高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出售。
这些粮食一经投放,立即被一抢而空。
紧接着,杨士奇又向朱允熥建议,投放第二波,第三波粮食。
当投放到第六波时,不仅南京以及南京周边的粮价降到了正常水,而且整个江南地区猛涨起来的粮价也回落到正常水平附近。
杨士奇的这些操作在事后看来平平无奇,可是在那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下,却只有他能快速精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够完美地执行下去。
朱允熥单独召见了他,用赞许的眼神望着他,说道:"卿这一次立了大功,帮孤解了大围。"
杨士奇答道:"殿下言重了,如果没有殿下的赏识和破格提拨,臣还在江湖市井间流浪。殿下的知遇之恩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臣无以为报。"
朱允熥微微笑道:"对于迁都北平,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杨士奇道:"殿下曾经承诺,移民采取自愿,朝廷不采取强制手段。臣想请问殿下,不采取强制手段,如何将南方人迁移到北方?"
朱允熥问道:"你有办法吗?"
杨士奇连连摇头,"臣没有办法。南方富,而北方穷;南方和暖,而北方寒冷;南方安宁,而北方多战乱。人之常情,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舍弃南方,而背井离乡迁徙到北方呢?"
明朝初年,朱元璋清查天下人口,编造黄册,花了整整三年,清查各省人口,最终统计出全国的总人口6652万。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最重要的财富莫过于土地和人口。
但是清查土地、统计人口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不管立下多么严峻的律法,总是会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会被隐匿。
这些被隐匿的土地和人口,游离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成为严重侵蚀着国家的税基的黑洞。
朱允熥问道:"你久在民间,对投献、诡寄之类的伎俩应该很了解吧?"
杨士奇答道:"这些事情,臣略知一二。许多小田主,或为了逃避傜役和差役,或为了逃避苛捐杂税,或为了抵御赃官污吏的盘剥,将自家的田产投献、诡寄到各地的藩王、显贵、官员的名下。
这样一来,本应流向朝廷的税赋就不翼而飞了。于是藩王、显贵、官员们愈富,而朝廷愈穷。"
朱允熥道:"正是这样的。朝廷给了藩王、显贵、官员免傜役的特权,但他们反过来利用这项特权侵吞朝廷的税基。据你估计,因为这个原因被隐匿下来的人口,全国大概有多少?"
杨士奇沉吟半晌,说道:"臣见识有限,不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口隐匿下来了。臣在江西宜春教书时,与县衙的户房有交往,他告诉臣,宜春在黄册上有三万户,共十七万人口,不在黄册上的约有四千余户,约二万人。如果照这个比例推算,全国最少有八九百万人口被隐匿起来了!"
朱允熥道:"这个数字,只少不多,说不定有二三千万人。"
杨士奇连连啧舌,"完全有可能。"
朱允熥笑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将这些人全部迁到北方,北方的人口立即就充实了一大截?"
杨士奇心中一惊,他明白朱允熥的意思,将这些隐匿的人口迁往北方,确实是一个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
但实施起来绝非易事。
杨士奇担忧地说道:
“殿下,这些人口既然能藏起来,就有办法不让朝廷查出来。朝廷如果一定要查,第一个难题一是派不出那么多人去查;即使派得出来,到了地方上也会遇到重重阻碍。
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洪武四年,洪武九年,洪武十七年三次普查全国人口,那些隐匿的人口还不是照样查不出来?以太上皇之英明神武,岂能不知其中猫腻,只不过无可奈何,隐忍不发而已。"
朱允熥点了点头,“我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处,但若不如此,北方的发展难以推进。我们需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案,将这些隐匿的人口全部清查出来。"
杨士奇笑道:"难!太难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谁肯乖乖就范?这种与天下人结怨的事,只怕又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杨士奇话锋一转,“若是能有一个万全之策,既能清查隐匿人口,又能不激起民变,那就再好不过了。”
朱允熥眼睛一亮,“万全之策?快说来听听。”
杨士奇轻咳一声,“依臣之见,可以先从藩王入手。他们势力庞大,隐匿的人口也最多。只要殿下能说服几位藩王,让他们交出隐匿的人口。其他的人见贵如藩王都不敢隐匿人口,自然不敢硬抗了。”
朱允熥微微皱眉,“这恐怕不易,涉及到自身利害,藩王们未必会听孤的命令。”
杨士奇笑道:“殿下可以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然后诱之以利。国家自有法制在,殿下仁至义尽了,藩王们如果还不听,殿下就该约之以法了。”
杨士奇思维缜密,进退有度,颇合朱允熥心意。
他沉思片刻,说道:“嗯,此计可行。只是,这还需要从长计议。此外,还要派人暗中调查,收集证据,以免藩王们抵赖。”
杨士奇点头称是,“殿下英明。此事关系重大,须得谨慎行事。”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决定先从几个势力较弱的藩王下手,逐步推进。
(https://www.dingdiann.cc/xsw/58210/232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