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第三次北亚战役
贯穿了数千公里的铁路线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延伸到亚速海地区。一条铁路线的建设远胜过在中亚地区打一百场战争。所有铁路线都建设在地表。每隔五十公里就是一处地下基地群。一旦地表铁路遭到破坏,这些节点可以快速修复。没有地下铁路,地下铁路只能防御地表飞机轰炸,但是在这个世界各种钻地武器的威胁下,地下并不是无敌。交通线一点遭到破坏如果不能尽快修复,一切皆休。
整个铁路线就像叶子的脉络一样,当主要铁路线贯穿古地中海在欧亚大6上留下的水区,大量的铁路支线,就像分脉络一样朝着四面衍生。然后如果从高空看,这些铁路线衍生的大地上就会逐渐被人工叶覆盖变为绿色。已经有三千万人定居在这条经济带上。生产粮食。
由于对水资源利用的优化,这里是可以维持有机物生产的。现在的有机物生产不同于商品经济下的粮食生产。有机物不仅仅是流通的商品,而是一种任务,一个地区必须维持一定产量库存量的任务。每一个地区的无论当地条件生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如何,必须维持产量。
因为有机物是人类必需品,必需品牵涉到碳基生物生存,生存基础上的生活是可以通过贸易来协调的,至于生存,这是必须,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贸易规则,市场经济规则必须让道。也就是不要考虑赚不赚钱的问题,首先必须有。
所以说虽然在生产成本上,比不上长江以南地区。嗯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充沛的过分,人工叶的成本过高,种植自然植物就能收获足量的有机物。但是在总体产量上,江南地区生产的有机物占据成本优势。但是仅限于江南。其他地区成本稍高的人工叶生产方式在黄土区有机物总产量的版图上,越占越大。
足够的有机物产量支撑足够多的人口在这里,足够密集的交通线又将一个个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把握这片土地的资源的生产体。当第四场美洲战役还在以刀锋战士控制一大波生化部队,组成宽阔的军团战线相互冲击,消耗对手的弹药时。在这里黄土区谋划的新战争开始了。
在夷播海地区的一个地下基地中,沈流云看着三百名士兵。三百名士兵一共是一百组,三人一组。在纳米科技道路上虽然后方工业人口动辄数亿,但是前线随着科技进步士兵数量越来越少,但是士兵素质需求越来越高。比如现在站在沈流云面前的是清一色的蜕变者精英。
沈流云踱步到达了所有人面前,在沈流云到达金属讲台中央的时候,瞬间背后弹出了大屏幕。背后脊梁加载了能量电池,手上戴着特殊机械手套,在这个基地中这种数字大厅中只要抬手就能操作大量的光幕这里弹出。
光幕上映照的地图,沈流云背对着屏幕面对这士兵,这个时候沈流云眼睛中将背对屏幕上的画面同步投影到了他自己的眼睛中,所以不用转身就能看到背后的作战地图,操作作战地图。
“下面我来告诉各位,来自最高决策层现在的战略需求。”沈流云说这句话的时候,欧洲地图这一块,一条人为画出的线条从黑海移动到地中海,然后流出大西洋,当然还有一条小分支,从黑海出来,然后穿过苏伊士地带进入红海海峡,可以进入印度洋。沈流云说道:“我想各位已经明白了,高层的意图。我们要出海,获得进入大西洋的入海口和对印度洋的干预能力。为此我们的舰队要夺取黑海,地中海的绝对权力。”
从这个作战地图上可以看得到西方的确是海洋民族,被大6包裹的地中海,向西能通过海路进入美洲东海海岸线。向西可以进入南洋地区辐射亚非拉地区。相对于亚洲东临广阔的太平洋。地中海小且浪低很容易控制。控制变成自家澡盆后。大西洋和印度洋几条航线就能控制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沿海发达地区。根本用不着修铁路。运输成本会被船舶运输降低。可以通过船舶线路控制北美美洲东部,以及环印度洋地区的所有地区。
幸亏罗马帝国灭亡了,试图把地中海包圆了的奥斯曼也跪了。否则的话要让这个环地中海的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这种海权型力量比美国强多了。美国只能辐射大西洋地区。一旦亚太一个强权,开始控制海洋,那么美国继续向西辐射印度洋的航海线就受到这个强权的威胁了,这个强权用不着多少舰队,只要保持美国三分之一的舰队,随时有能力在南洋那么一截。目标是制霸全球海洋的美国,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就非常不爽。打印度的话就必须从让舰队从好望角那边过,或者是从中东苏伊士运河过。插手东非,以及中东地区,海军要走的路不比南海出发的海军路途要短。
(知道美国为啥在南海拉偏架的原因吧?说到底还是自由航行。)如果是地中海区域全球霸权,那就没什么了,横跨太平洋不是全球海权的必经之路。无论打美洲东海岸还是打亚太,都用不着走世界最宽广大洋的路线。
以上就是黄土区目前的战略考量。在阐述完高层的战略需求后,随后沈流云背后的图标同步移动到了黑海地区。现在沈流云正在说明自己这个战区最高指挥目前的规划。
沈流云说道:“我要在黑海南部区域部署海军建造基地。所以方圆两千公里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超过五十吨以上的载具进入。各位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有关这次作战目标沈立云阐述的很清楚,不是消灭多少敌人,也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拒止。保障后方的海上力量能够顺利完成造舰。
沈流云面前的这些已经不算是士兵了,而是指挥官。作为最新科技的使用者,他们有辅脑,同时也有辅助芯片,能够操纵万级别单位的生化部队发动进攻。换而言之接下来的战争主要就是靠着这三百多位精英们来战斗。
然而这三百名精英,三人为一个单位。在一个单位中,第一位指挥官主管运营,也就是所有的防御建筑建造,所有的生产建筑布局,所有的据点与据点之间的兵力调动。第二位是主管所有机动兵力在自己战区中的移动,大范围兵力调动,就像即时战略一样将一个军团调到另一个军团。通过特殊连接观察前线战场情况。
而第三位是火线指挥官,有些东西后方指挥官看不到,看不清楚,当火线指挥官仔细观察后,指挥自己目力范围类的军队发动较为灵巧的攻击。火线指挥官和坐镇基地的指挥官双方的指挥权是,火线指挥官五十公里范围内,火线指挥官的命令最高,后方一切火力支援优先遵循火线指挥官的需求对前线进行打击。而坐镇基地的指挥官负责在大地图上调兵遣将,对整个战役兵力分配具有绝对权力,火线指挥官不可能在每一片交战的战场上,而坐镇基地的指挥官就负责这些战场上的调度。
三人一组,每一组的指挥官的职位并非固定,这一场战役可能是火线指挥官,下一场战役就是管理后勤的。但是不出意外三位指挥官除非其中一位阵亡了,或者是发生了实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三人同时同意解散。否则组合将永远固定。所以三个人组成铁三角关系。会尽可能的相互帮助合作。
实际上按照黄土区高层的估算,火线指挥官这个位置最有可能遭到战损,如果不是这个位置必须要有人在的话,三人组可以改成二人组。当然要是按照实际战斗力来标配。火线指挥官的数量应该多一点。最好是一个单位有五个火线指挥官。当然蜕变者可不是几万吨有机物就能等价换算的。平均十三个人中会出一个蜕变者,一个次人类蜕变者从出生到变成蜕变者的平均时间是四十五年。
而一个单位所在的战区中大多数只会出现一个热点战役。只需要一位火线指挥官过去就行了,至于其他方向出现热点战役,坐镇基地的指挥官,尽力拖延就行了。
核元纪年1329年末,第三次北亚战争边境欧亚边境开始了,首先以廉价喷火生化鼠为主要兵力的浪潮,想蝗虫潮水一样发动了第一波冲锋。在巨大的冲锋浪潮后方地区一个个磁力框架展开。大片的防御系统开始建立,在防御系统核心中一个个生物培养室开始放下。
一个单位三位蜕变者,尽全力的指挥着建材运输车辆抵达目的地,在建造车辆的犹如巨手笼罩一样的磁力框架下完成布置。而天空中随着无#人机在高空中巡航,地面上鸟类生化造物,开始遍布大地,变得十分常见起来。
(https://www.dingdiann.cc/xsw/5326/338660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