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中国名人传记大全 > 第65章 李林甫——口蜜腹剑术无双,权谋深似九曲肠

第65章 李林甫——口蜜腹剑术无双,权谋深似九曲肠


李林甫,唐朝玄宗时期的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家。

  生于公元683年,逝于公元753年,字哥奴,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隐太子李建成的五世孙。

  其一生政绩斐然,却又因权谋之术与专权乱政而被后世史书所诟病,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口蜜腹剑”这一成语的形象代表。

  一  生平概述

  1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

  李林甫出生在一个显赫的皇族家庭,但他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家族地位的衰落使得他自幼便懂得世态炎凉。

  这样的环境促使他早熟且工于心计,善于观察人心,逐渐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年轻时,他凭借家族关系进入官场,初时仅担任一些低级职务,但其野心勃勃,不断寻找着向上攀升的机会。

  2  政治崛起

  李林甫的仕途转折点出现在他得到当时权臣宇文融的赏识之后。

  宇文融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看到了李林甫的潜力,将其引荐给唐玄宗。

  李林甫利用这一机会,凭借其出众的口才和交际手腕,迅速赢得了玄宗的信任。

  他善于揣摩圣意,总是能预先知道皇帝的需求并提前准备,这种能力让他在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

  公元734年,李林甫被任命为宰相,正式开启了他长达十九年的宰相生涯。

  在任期间,他利用职权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特别擅长制造宫廷争斗,通过密告、诬陷等手段清除政治对手。

  如张九龄、裴耀卿等贤相相继被排挤出朝,使他在朝中独揽大权,实现了对朝政的绝对控制。

  3  政策影响

  李林甫在位期间,虽然个人权势达到了顶峰,但他的政策却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他重用胡人为将领,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削弱汉人官员的力量。

  这一举措虽然短期内增强了边防力量,但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此外,他推行的“口蜜腹剑”策略,使得朝廷内部风气败坏,忠诚与正直的官员越来越少,谄媚与阴谋成为常态,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治理效能。

  4  身后评价

  李林甫逝世后不久,唐朝便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盛唐的基业。

  后世史家多将这场灾难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李林甫的专权与失策,认为他的政策和行为加速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旧唐书》与《新唐书》均对其持批判态度,称其“妒贤嫉能,蔽塞言路”,“虽居相位,不学无术”。

  总的来说,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权臣形象。

  其政治智慧和手腕令人侧目,但其对国家长远利益的忽视及对道德底线的践踏,也使其成为了负面教材。

  他的故事警示后人,权力的滥用最终会反噬其身,留下千古骂名。

  二  主要罪过

  李林甫以其阴险狡诈、口蜜腹剑而闻名,长期担任宰相职务,是安史之乱前唐朝政治衰败的重要推手之一。

  李林甫的主要罪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

  1  倚势弄权,排除异己

  李林甫在位期间,利用其卓越的权术和皇帝的信任,不断巩固个人权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他善于揣摩唐玄宗的心思,表面上恭顺有礼,背后却密谋排除所有可能威胁其地位的人。

  李林甫尤其擅长利用皇帝的猜忌心理,对那些才能出众、声望甚高的官员进行诬陷,如张九龄、裴耀卿等贤相皆因他的排挤而失势。

  这导致朝堂之上正直之士日渐稀少,谄媚逢迎之风盛行。

  2  拒绝贤才,阻塞言路

  李林甫深知“野无遗贤”对于巩固自身权位的重要性,因此他竭力阻止有识之士进入朝廷,以免他们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最为人所知的是,他操纵科举考试,使得一批批有才华的士子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入仕,而一些无能但对他效忠的人却被提拔重用。

  同时,他严格控制言路,禁止朝臣向皇帝进言,尤其是那些批评时政的意见,有效地扼杀了朝廷内部的批评声音和改革动力。

  3  助长安禄山,埋下叛乱祸根

  李林甫晚年,为了防止杨国忠取代自己,故意纵容安禄山在边疆的势力膨胀,视其为制衡杨国忠的一枚棋子。

  他明知道安禄山有不臣之心,却依然对其加官晋爵,使其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李林甫的短视之举,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反而加速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4  削弱府兵制,军事实力下降

  在李林甫当政期间,府兵制度逐渐崩溃,这也是他的一大罪过。

  他为了减少皇权受到武将威胁的可能性,支持以募兵制替代府兵制。

  这一转变虽然短期内减轻了百姓的兵役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却削弱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使得边防军阀化现象日益严重。

  为地方割据提供了土壤,为后来的叛乱创造了条件。

  5  滋生腐败,民生凋敝

  李林甫独揽大权,导致政治腐败加剧,官场风气败坏。

  他本人及其党羽贪污受贿,横征暴敛,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和民众生活。

  在李林甫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增,为后来的动乱埋下了社会基础。

  总之,李林甫在任期间,虽然表面上维持了唐朝的表面繁荣,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阴险手段,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生态,加剧了社会矛盾。

  为唐朝中后期的动荡不安种下了深远的祸根。

  其行为不仅导致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更对整个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后世评判奸臣时常常提及的典型。

  三  历史评价

  李林甫,作为唐代着名的权臣,其历史评价历来充满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极端:

  一方面被视为才华横溢、手腕高超的政治家,另一方面则被谴责为阴险毒辣、祸国殃民的奸相。

  以下是对李林甫历史评价的综合分析:

  1  政治手腕与成就

  从积极的角度看,李林甫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不容小觑。

  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长期担任宰相,说明他具有超凡的政治敏感性和处理政务的能力。

  他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确保自己的政策符合唐玄宗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皇权的稳定,也促进了当时部分政策的有效执行。

  例如,他在经济管理上的举措,如加强盐铁专卖,虽然加重了民众负担,却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保障了朝廷的运行。

  2  文学艺术贡献

  李林甫还被认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尽管这方面的成就往往被其政治生涯的阴影所掩盖。

  据说他擅长书法,对诗歌也有一定的造诣,这表明他在个人才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在唐代这样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李林甫的这些特长虽不足以抵消其政治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是其复杂人格的一部分。

  3  负面影响与历史罪责

  然而,李林甫在历史上的负面评价远超正面。

  最核心的批判在于他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排除异己,造成了朝政的严重腐败和人才的流失。

  他操纵科举,重用亲信,打压正直官员,使得唐朝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

  更严重的是,他重用胡人为边镇节度使,虽然短期内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但长远来看,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这场叛乱几乎颠覆了唐朝的统治,导致了大量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倒退,李林甫的决策被普遍认为是引发这场浩劫的关键因素之一。

  4  道德伦理的缺失

  在道德层面,李林甫被史家和后人严厉批评,尤其是“口蜜腹剑”的形容,揭示了他表里不一、阴险狡诈的性格特点。

  他利用甜言蜜语迷惑他人,背后却暗施毒计,这种行为在儒家伦理中被视为极度不齿。

  他的行径不仅违背了忠信、仁爱的君子之道,更是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冲击。

  5  历史学家的反思

  历史学家在评价李林甫时,往往也会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

  有人认为,李林甫的崛起和权倾一时,实际上是唐朝中期政治制度缺陷的体现,特别是皇帝集权过度、监察机制失效等问题。

  因此,李林甫既是这一制度下的产物,也是其弊端的放大器。

  综上所述,李林甫的历史评价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化特征,但主流观点倾向于负面。

  他虽然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其行为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超其短暂的功绩。

  故而在中国历史上,李林甫更多地被定格为一位典型的负面人物。

  ——————————

  李林甫之叹

  口蜜腹剑术无双,权谋深似九曲肠。

  朝堂风云翻手变,奸相独掌万里霜。

  才子佳人笔墨藏,难掩祸心映朝阳。

  科举贤路变鬼域,忠良含冤天亦茫。

  胡将边镇伏危机,安史之乱起苍黄。

  繁华盛世成泡影,青史留名骂名扬。

  明月依旧照长安,权臣末路尘埃凉。

  千载之下论功过,李林甫叹尽沧桑。


  (https://www.dingdiann.cc/xsw/49234/232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