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北高加索新颜(二)

第四百七十五章 北高加索新颜(二)


  1693年10月26日,大雪。

  巴音郭楞港河面上已经漂浮了许多冰块,在这个寒冷的时节,航运几乎已经完全停滞了。如今的土尔扈特汗部,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外来援助,只能靠之前存下来的物资过活。好在去年一整年收获还算不错,他们洗劫了河对岸俄罗斯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几座堡垒,得到了一些食品、牲畜和弹药,同时在东面的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他们虽然已经实行了战略性的撤退,但在撤退前发起了一场令人出乎意料的反击,掳掠了许多物资和牛羊,这意味着他们今年冬天可以过个肥年了。

  做出从伏尔加河流域撤退的决定,阿玉奇汗承受了极大的压力。首先是来自部落内守旧派元老的压力,其中甚至包括他的母亲。这些守旧派对于迁居其实并不太过排斥,毕竟是游牧民族嘛,当年能从中亚一带跑到伏尔加河流域,现在从伏尔加河再跑到北高加索似乎也不是难事。但问题在于,他们离开之后,那片土地肯定会被别人占据,要么是附近的其他游牧民族,要么是俄罗斯人,后者可能性大一些。而他们占据伏尔加河流域后,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的蒙古人想要前往精神圣地西藏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受到别人的刁难是一定的,甚至还可能从此再也去不了那里,这是他们最大的反对原因。

  阿玉奇汗说实话也是比较虔诚藏传佛教信徒,但他还有理智。在他当上大汗的这几十年里,蒙古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小,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外部安全形势,最主要的便是来自俄罗斯的威胁。

  俄罗斯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稳定地呈上升趋势,国力稳步增加。即便是当年被波兰人欺凌,但其人口、经济、军备都在持续改善,最终得以在阿历克谢沙皇时期实现反杀,迫使其割让了边境一些省份(当然这里也居住着大量的俄罗斯人),将俄罗斯的国土向西扩张了不少。

  俄罗斯国力的迅速增长,当然并不是彼得沙皇的功劳。事实上在彼得之前,许多任沙皇就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竭力引进西方的技术和人才,甚至不惜授予他们爵位和土地,以增强俄罗斯的国力。所以彼得上位时面临的情况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秦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他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了一个底子还算可以的庞大国家。当然我们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但也要考虑个人的努力,沙皇彼得毋庸置疑是一位明主,他在位期间执行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了祖先制定的方针。他还敢对既得利益群体动刀,甚至不惜和自己儿子反目成仇,这种执着的改革精神在历代沙皇身上是不多见,因此他极大地加速了俄罗斯现代化的进程,让这个庞大国家的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彼得继位时间不长,但也已经开始了对军事领域的改革,他在莫斯科近郊创建的新式军队战斗力很不错,屡次打败旧军,给人一种面貌一新的感觉。另外,彼得也在顿河上游一带设立舰队司令部,打算建立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说起来也挺可怜的,俄罗斯占了半个乌克兰,但却没出海口,至于北边的出海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和圣尼古拉斯嘛,不提也罢。

  彼得的种种军事野心,都让周边势力感到了不安。卫拉特蒙古人虽然迟钝,但也从前线俄军的动作以及其他人得告知了解了这一切,因此也陷入了焦虑之中。阿玉奇汗很清楚,现在俄罗斯帝国大概无法一口吃下他们——不是不能,而是摊子铺得太大,没法集中兵力——但时间长了的话,就凭他们这三四十万人口,肯定是撑不住的。因此,不如趁着现在还有点实力,尽快跳出那个可能会被四面包围的死地,到北高加索地区碰碰运气。至少,这里可以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援助,可以极大增强他们的实力。

  阿玉奇汗当时就是以这样的理由勉强说服了部落里的长老们。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蒙古铁骑纵横的年代了,火枪、大炮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可以打败一支骑兵,当年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时,以步兵居多的哥萨克用火枪大炮打败不可一世的波兰骑兵部队,就已经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他甚至还举了中亚的一些例子,当地的游牧民族甚至就连土尔扈特人也极为头疼,觉得很不好对付,但他们在吃苦耐劳的俄罗斯步兵的攻击下,可以说是进退失据,连连失败。

  也正是这些令人无法辩驳的事实,让阿玉奇汗最终得以力排众议,将部落主力迁移到了北高加索地区。而迁移过来的蒙古人,自然将主力部署在北方面向俄罗斯的一侧,同时派出部分兵力扫荡高加索山区的原住民,建立起自己的防御纵深。

  应该说,阿玉奇汗的果断决策抓住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他们在俄罗斯这个老大帝国调整政策之前,就跳出了那个死地,同时还有富余时间料理内部,扫平不稳定因素,踏平南部山区的边疆隐患,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

  而既然来到了北高加索山区,卫拉特蒙古人自然也清楚自己在外交方面该如何选择。他们几乎是全盘接受了东岸人的意见,接受奥斯曼帝国作为其名义上的宗主国,以改善周边的战略态势——当然奥斯曼人也得到了实惠,不仅仅是虚名上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那狭长的通往亚速要塞的沿海走廊地区的安全——不过却拒绝了奥斯曼人提出的该宗绿教的要求,坚持信仰传统的藏传佛教。这一点让奥斯曼人有些不喜,不过有东岸人居中斡旋,问题并不大。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是土尔扈特人名义上的宗主国的话,那么华夏东岸共和国几乎就是他们实际上的宗主国了。他们的市场全盘向东岸开放——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什么购买力——经济由东岸投资者主导,就连货币都由哈吉县的铸币厂帮他们加工。

  政治和军事的改革同样带有深深地东岸烙印。首先是他们接受的大量火绳枪、燧发枪及青铜火炮,虽然都是东岸人移交的缴获自俄国人的落后装备,但对土尔扈特人来说也是难得的精品了。当年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的时候,他们可没这个运气一下子接收上万条枪和几十门大炮。偶尔有一些从俄罗斯人手指缝漏下来的热兵器,也需要他们派兵帮俄罗斯人打仗,去用命来换取,苦逼的很。毛君中校当年率数千人深入顿河流域回师时,将这些武器半卖半送给卫拉特蒙古人,对他们而言真的事天降横财了。至少,当他们向南征服那些高加索原住民时,难度是要降低了很多。

  与军事领域的改革相比,卫拉特蒙古人在政治方面的改革稍显艰难。就阿玉奇汗本人而言,他其实是非常渴望在东岸人的帮助下实现集权的,但这事也非常敏感,一不留神就会酿成内乱。其实参照下隔壁克里米亚汗国的格莱大汗就知道了,人家折腾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加强了中央的权威而已,但地方领主、部落酋长们的权力并未被彻底废除,他们仍然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与财富,这就造成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低下,因为最高统治者无法直接调用全国的力量来对付敌人。

  卫拉特蒙古人的体制比经过几十年漫长改革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还要差。他们基本就是原始的草原部落民主制度,也许阿玉奇汗的地位很牢固,威望也很高,但无法一手遮天,什么事情都得得到大部分人得同意才能施行。东岸人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大敌当前,他们也劝阿玉奇汗稍安勿躁,东岸人会保证他及他的后裔会永远是卫拉特蒙古人的大汗。而只要保证了这一点,有大义名分在,自然有时间慢慢收拾那些不怎么听话的部落酋长,最终将大权集于一身,完成国家体制的改革。

  阿玉奇汗对此深以为然,他固然对掌握至高权力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对他们这个族群的未来非常担心。为了让族群里那些保守的榆木脑袋们开开窍,他已经打算将沿海的一个港口租借给东岸人,让东岸人来这儿进行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样板城市,让他那些愚昧的子民们开开眼,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地日新月异。

  东岸人对此当然是大喜过望了。虽然在北高加索地区获得租借地不是必需的,毕竟他们已经有了哈吉县这个建设得非常不错的租借了,但既然阿玉奇汗提出了这个请求,那么久没有拒绝的道理。唯一的障碍,大概就是高加索地区的沿海区域大部分都属于奥斯曼帝国——至少名义上如此——东岸人要想在这里落脚,怕不是还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但考虑到如今奥斯曼帝国的内忧外患,以及这些沿海地区主权上的模糊状态(当地部族确实向奥斯曼效忠,但自主权其实很大),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https://www.dingdiann.cc/xsw/468/45008114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