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84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184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出生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号摩诘居士,王维的父亲是河东王氏,母亲是博陵崔氏,因为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仰佛教,所以以摩诘菩萨之名给王维取字摩诘。

  和我们熟悉的王守仁、苏轼等人一样,王维的家庭也属于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王维在如此的家庭中长大其见识和才华远不是一般人士可比。

  但在王维九岁时,其父的去世导致家中家道中落。

  尽管如此,母亲崔氏仍然没有落下孩子的教育,王维的少年和童年时期就在陪母亲卖画以及学堂中度过。

  开元三年,十五岁的王维赴长安游学,求取功名。

  那时候,交通可多有不便,长安与故乡蒲州,用现代的距离测算,也有将近180公里,开车都要两个多小时。

  每一次别离,都很有可能成为永别,王维身为家中长子,身后还有五个高高低低的弟弟妹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悉心栽培,即便只有十五岁,胸中才气已是要荡漾而出。

  在过秦始皇陵之时,他便写下了一首《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当时的王维,还年轻气盛,居然以嘲笑的口吻,说当年积土为冢的古墓,如今已经变得林木茂盛,郁郁苍苍,化作山岭,从表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宫殿的痕迹。

  不过,地下冥界里的宫殿应该还和长安皇宫里的样式一模一样吧!

  在年轻的诗人想象之中,秦皇陵的墓宫应当是日月星辰间隔排列在穹顶之上,灿烂的银河呈现于九泉之下。

  可即便如此奢华,里面的沧海却是水银制成的,人怎么能渡过呢?

  里面连春天都没有,大雁又怎么会飞回来?

  哪怕再辉煌壮阔,再富丽堂皇,也终究不过是死气沉沉的墓穴罢了。

  秦始皇当年到泰山封禅,遇见暴雨,躲在一棵松树下避雨,后来就把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

  连一棵为秦皇遮雨的树,都能受到册封,可想当年的秦皇,是何等志得意满,是如何权倾天下,然而,如今不还是埋在了土里?

  这松涛阵阵,或许正是那棵被封为五大夫的松树哀泣的声音吧?”

  我去!

  听众们惊呆了。

  一个十五岁的小孩,这么牛哄哄的吗?

  要知道即使在现代,秦始皇陵也是无数人向往的旅游圣地啊,想想里面的兵马俑,想想那从未面世的地宫,就够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一睹为快。

  比如汤光远,在大一暑假的时候就去过一次兵马俑参观,后来得知地宫被水银灌满,不具备开掘条件,可能在几代人的有生之年,都没机会一睹秦皇地宫的恢弘壮丽了。

  他当时还很是遗憾,甚至在离开时还依依不舍,多次回头眺望。

  相比起来,十五岁的王维,同样是面对秦皇墓宫,内心的情感,却是如此不同。

  他不是不了解地宫的壮阔伟岸,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王维比任何人都能欣赏地宫之美。

  然而,他却是以手中之笔,以胸中才气,发出了穿透千古岁月的最强讥讽之声。

  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少年郎惊叹不已。

  “别人的青春和我的青春,别人的志向和我的志向,真是比我和狗的差距都要大!”

  “狗:感受到了侮辱呢亲!”

  “我服了,难怪家里老人总说七岁看大,八岁看老,我以前不信,总觉得一个小屁孩身上能看出什么鬼东西?现在我服了,天才真的是从小就能看出坯子好坏的。”

  “是啊,像我邻居家那小孩,读小学的时候就自学会了初中的数学题,一口英文说得那个叫流利,参加所有比赛都能轻松获奖,那些好学校都抢着要,而我家的那小子,唉,不说了,先去把他揍一顿出出气!”

  “真实了,我就说诗佛诗佛,怎么可能有人从小就展露佛性啊,这样的王维才符合年轻气盛的标准,我开始期待他后来的转变了。”

  “别,哥,你别期待,我害怕着呢,总感觉一个人从锋芒毕露到佛法无边,多少得经历一番挫折,我真受够流眼泪的日子了!”

  网友的这番话立即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顾知书太狡猾了,居然在喜剧里面也掺杂那么多悲伤的元素。

  听完那三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故事后,整个人都心情抑郁了好些天。

  既有为爱情友情而感动,也有因为世事往往不随人愿而忧伤,更多的是为自己连故事里的爱情与友情都没有而感到痛苦万分。

  现在年关将至,实在是不想再接触悲伤故事了。

  希望王维的这一生,能走得顺畅点吧,我们听众的要求也不高,能够让王维的结局,像王阳明一样就差不多了!

  “如果说十五岁的王维,还有些锋芒毕露,等到十七岁的时候,他的诗句风格,就已经有了些后来大成之后的影子。

  这一年,他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连个九阳数相重,故称重阳。

  这是古代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登高赏菊。

  往往是亲友齐聚,阖家团圆的时刻,但去了长安的王维,山高路远,却是不能在这一天享受团圆的快乐了。

  于是在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写下了这首诗。

  后来人们都称赞王维年轻时候就相貌气质俱佳,《唐才子传》说他‘妙年洁白,风姿都美’。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好看极了,真帅!

  可在我看来,当时的王维,混杂在长安的茫茫人海之中,入目之处,皆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举目无亲,孑然一身,当时的少年郎,肯定不会感到快乐和欢欣。

  诗里的‘独’字和‘异’字,就将他这份心境表露无遗。

  重阳节登高有佩戴茱萸的习俗,古人以为可以避邪驱灾。

  此时的王维,内心一定很想念过去的节日画面,王家兄弟五人,呼啦啦一群,登高你追我赶,佩茱萸你插我戴,好不欢喜热闹。

  可是今年的这个重阳节呢?

  身为长兄的王维独自来到长安考取功名,他固然自己感到孤单寂寞,可家里的弟弟妹妹们,难道就能像往常一样开心玩闹吗?

  想到自己不在他们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们也会感到伤心落寞,惘然若失吧?

  ‘唉!’

  王维抬头仰望星空,在明亮皎洁的月色下,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由于今晚是停播前的最后一期节目,第二天又是除夕夜,不少听众都是在路途上收听的节目。

  听到这首诗的瞬间,眼眶就有点红了,心里头百感交集。

  如此应景!

  这首诗写得非常朴实,通俗易懂,却拥有异常强烈的打动人心之情感。

  当今年代,无论是读书上学还是工作打拼,有很多人都是远离家乡,一个人在外拼搏谋生的。

  即使有飞机、高铁、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一年到头能回家探望亲人的次数,也是少得可怜,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像五一、国庆、春节这种大的节日,有长假期还好说。

  平时那些一两天的短假期,甚至是许多不放假的小节气,回家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最常见的,就是隔着手机屏幕,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给在电话另一头聚餐的父母亲戚们,送上一句节日的祝福问候。

  当关掉手机视频的时候,环顾四周,又只剩下了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待在出租屋内的身影。

  可不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那些这个春节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家的人们而言,此刻听到这首诗,更是内心凄凉,悲苦万分。

  而王维竟然在十七岁就能写下情感如此强烈,能引发无数人共鸣的诗句,称之为天才一点不为过。

  还有,听听顾知书又在说什么胡话了?

  这么一首诗,你告诉我,仅仅只是有后来“大成”期的影子?

  那王维巅峰期的诗作到底得有多么吓人啊?

  什么?你说《相思》?那没事了……

  “开元九年,王维来到长安已经整整七个年头了,这一年,他终于进士及第,蟾宫折桂。”

  杜夕月嘴角一抿,伸出手指头数了数。

  十五加七,是多少来着?

  噢,是二十二!

  整整七个年头,终于进士及第,顾知书说得好像经历了沧海桑田一样,仔细一看,又是个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的天才人物。

  搞得现在大家好像都对进士这个身份有点脱敏了,平时讨论某个历史人物,习惯性都问一句:

  他是几岁考中进士来着?

  三十以上啊?

  嗯,也不错……

  也不知道那些四五十岁才考中进士,全家鞭炮锣鼓齐鸣,喜极而泣的那些先人,知道自己的声誉被来自后世的一个电台主播如此轻辱,会不会气到跳进梦里找他算账?

  “关于王维具体是第几名高中,历史上存在争议。

  南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有一段大意如下的记载:

  王维未满二十岁,写文章的才华就名满长安,而且他极其擅长弹奏琵琶。

  某一天,岐王把他带到公主府第,让他假扮演奏者,到公主面前献艺。

  王维演奏了《郁轮袍》新曲,并出示所写诗文。

  公主大为惊奇,令宫中侍女传教,还将考官召来,内定王维以解头登第。

  古代府试和州试的第一名称‘解头’,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史书上并未记载王维夺得状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精通诗作音律,并以此跻身进了皇室贵族的圈子,背后有贵人赏识,本身有才华卓越,想必名次是不会太低的。

  这里还有一桩趣事,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公主,有人认为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这位玉真公主雅好艺文,李白初到长安时,也是住在玉真公主的终南山别馆之中。后来也是玉真公主向唐玄宗举荐的李白。

  如此一来,王维和李白也在玉真公主这条线上,产生了交集,诗仙和诗佛之间的醋海情浪,也由此诞生。

  不过这些都是坊间传闻,不在正史记录之中,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展开脑补,或者去看听众里的大才撰写的同人文章……”

  顾知书一番话直接让无数被勾起了吃瓜之魂的听众大感扫兴。

  谁要听什么正史啊?

  我就要看李白和王维抢公主的瓜!

  要说这位玉真公主,可真是人生赢家啊,两个青史留名的天才诗人,为你痴狂为你疯癫。

  这种奇妙经历,不亚于你让香江四大天王中的两人在90年代为你争风吃醋,如何叫一个爽字了得?

  想想都让人羡慕!

  想看!

  坐在回家顺风车上的周薇,更是直接眼前一亮,也顾不得堵车带来的闹心体验,立即就从背包里掏出了笔记本电脑,开始在车上构思起来。

  她脑海里已经有电影画面浮现:

  岐王府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贵客如云,来者非富即贵。

  如此盛况,仅因宴会的女主角是大唐的明珠,皇帝最疼爱的妹妹玉真公主!

  宴会上觥筹交错,人们载歌载舞。

  突然,人群之中出现了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年轻俊朗,风姿绰约,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用来形容这位公子再合适不过了。

  他怀抱琵琶,一曲《郁轮袍》让在场的宾客们陶醉其中,无不为之动容。

  当曲终之时,玉真公主好奇的询问岐王李范此人的来头,并起身相迎这位公子。

  由此王维与玉真公主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点他为状元,帮他扬名天下。

  他们在山庄中畅聊,彼此交流着诗意和音乐。

  他们一起赏花观月,品味着山庄中仙境般的生活。

  他们的友谊之花在山庄中绽放,成就了一段美丽而难忘的佳话。

  王维也许本以为自己会这样和玉真公主度过幸福快活的一生,却不曾想到,她所爱所惜者,也许只是他身上那份夺目耀眼的才华。

  在无人可以争辉时,他就是她眼中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一名三十七岁的诗人,身披白衣,又一次来到长安城寻求仕途上的机会……


  (https://www.dingdiann.cc/xsw/45022/2317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