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读《惠崇春江晚景》,学习写作方法
推荐阅读:被逐出豪门?假千金反手闪婚首富 万人嫌断绝关系,她们都来忏悔 乡野陈光 嫡女归来,王妃她杀疯了 星舰争霸:从破烂王开始踏平星际 急!重生拿到糟糕人设怎么办? 穿越又怎样,姐重生了 宠妾灭妻:夫人虐渣,奸臣递刀! 王者:榜上富婆的我越发勇猛 军训一半,兄弟你怎么咬人了?!
阅读的好处
首先简单讲一讲,阅读的好处。
阅读,最直观的说法就是读书,是人们追求知识的行为。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古代,读书成为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最直接途径,很多人从孩童起就开始读书,然后参加科考,走向功名之路。为了追求这条路,很多读书人甚至会读书到终老。
在书海的沉浮中,读书让许多人获取高官厚禄,荣耀一时。有更多的读书人,以长期积淀的文学功底和不断增长的见识,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如《道德经》《论语》《诗经》《史记》《洛神赋》《藤王阁序》《红楼梦》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也是我说不完的。这些不朽的名篇灿如星河,成为我国光辉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颗闪亮恒星,照亮着后人的道路。
所以,读书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行为,会让人受益无穷。它能拓宽我们的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语言能力、扩展人生经验、帮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提高个人素质,熏陶人格、培养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这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同学们,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更是大家想要达到的。
我们要寻求写作方法,其实古人一直是我们的好老师。他们读过大量的书籍,称得上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向古人学习写作,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习《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诗的解读和分析,学习写作方法。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由宋朝着名诗人苏轼所作。对于苏轼,同学们应该比较了解,他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不管在诗、词、赋、文,还是书画方面都是绝顶高手。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这首诗是他为北宋着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下面就来一起学习首诗。
解析
下面,我要把这首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我会画出几个关键的字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画出的这几个关键字词在诗中有什么意义?
“外”:“竹外桃花三两枝”一个“外”字就把竹子与桃花的位置表达清楚了,桃花在哪呢?在竹林的外面。但作者为什么不说在里面呢?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是在里面,那么三两枝桃花就被竹林隐没了,又如何看得见?所以“外”字固定了桃花与竹林的位置,让它们有了清晰的轮廓。而且“外”字不但固定了桃花与竹林的位置,也让它们拉开了距离,而距离使它们之间有了层次感。
同学们在习作时,如果要描写一个地方或一个场面,应按空间的顺序进行。就比如说你要写一条小河,你可以先写岸边的事物,然后再写水里的事物;也可以先写水里的事物,再写岸边的事物。但如果你写着岸边却又写到水里,写着水里却又把笔触落到了岸边,那样就使文章变得紊乱了,让读者不知道你在写什么。
但如果你能做到按空间的顺序对事物一一描写,就能把你介绍的事物绘成一条清晰的视线,读者就可以跟着你的这条视线走,你所介绍的事物,也能在读者眼里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文章就会显得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有序。
“三两”在我看来,“三两”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作者应该想突出疏密有致的景致。我们前面说了,桃花在竹林的外面,轮廓非常清晰。可是它们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有了“三两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想象:浓郁的竹林边,伸出两三枝开得正艳的桃花?竹林浓密、青翠,桃花稀疏、红艳,那该是多么色彩鲜明、层次有序、疏密有致啊。
我们在平时习作时,突出文字的层次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你要写桃花。我们知道,桃花有香味、有色彩、有形状等,你在介绍它们时,是突出香味,还是色彩呢?或是想把它的形状更加完整地表现出来?这一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把它们都写的非常详尽,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使文章有层次感。这也让你笔下的桃花显得与众不同。
另一方面要从诗的格律上来理解“三两”。大家可以想想,作者为什么不说“两三枝”,而是“三两枝”呢?这就牵扯到律诗的格律问题了。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言绝句,我把它的平仄格式也写在黑板上。
古人写律诗、填词用韵所依为《平水韵》(在此不作重点讲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网上查查)。在平水韵中,“两”为仄音,“三”为平音。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果把“三”和“两”位置互换,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大家可以看到“三”和“两”位置互换后,句式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平音了。
而在一句诗句中,判断平仄是否出律,就要看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音和仄音是否交替。互换后句式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成了平音,所以就出律了,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形容就是“失替”。(古人用字是不是挺恰当?平仄交替为合律,但如果交替出现错误,就成了失替了,这个“失”显而易见,就是错误的意思,用得多恰当啊)
“暖” “知”。“暖”这个字,在此用得非常巧妙。春天来了,江水的水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在不断升高,江面变得朗润、开阔了。这样作者用一个“暖”字,把柔波汤汤、粼粼而闪的江水呈现到了读者的眼前。
而这种温度,并不仅让你看到,还要有感知,那是谁感知呢?就是先入水的鸭子,它们感受到了江水的暖意。有了暖意,鸭子不再因为寒冷而被江水排斥,可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畅,是多么惬意啊。
我们知道,人能“知”是因为人有思维,所以能感知。而动物和植物没有思维,又该如何感知呢?这是作者赋予鸭能“知”,鸭子有了感知,思维就活了,变得有灵性和情感了,从而使文章变得更富有色彩了。作者让鸭“知”,应该是拟人化的手法。
由此可见,我们在习作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往往就能向文章里注入色彩,让你的文字富有生趣。比如说你要写《我的植物朋友》,如果总以平淡的文字介绍你的这位“朋友”,说它的花什么颜色,叶子如何,就显得平淡无奇,如喝白开水一般。但如果你说它盛开的花朵,像一位小姑娘,还带着可人的微笑;舒张的叶子像一枚枚碧玉,用心装扮着花朵。是不是顿时让你的文字有了美感和灵气呢?所以运用好修辞方法,对于写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些手法的时候,一定要用到恰如其分。你说花朵像小姑娘,那当然是很美丽的,但如果说是花朵像老婆婆,它还美吗?是不是就没有美感了?所以用修辞手法,一定要用到位,用到恰当,否则就会带来不好的效果。
“满”“短”。这是两个形容词性的字词,一个是形容爬满地的蒌蒿,一个是形容才刚刚冒尖的芦芽。这两个字用得非常精确,作者仅仅用两个字就把两种植物的状态,非常饱满、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可以任意想象,满地的蒌蒿会是什么样子,是葱茏碧绿,还是茵茵苍苍?那短短的芦芽,又是多么招人喜爱!
“欲上”,猛的一看字眼,我们可能不好理解,但在这一句中作者提到了河豚,河豚是生长在江中的一类鱼,它们有洄游的习性。
画中所绘桃花盛开的季节应该是四月份左右,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河豚从海洋里回游到江中繁殖。海洋距江甚远,在这一过程中,它们该经历多少千辛万苦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里面又该包含着多少艰辛啊!(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网上查一查,鱼类的这种习性非常有趣,尤其是大马哈鱼,会冒着随时丢掉生命的危险洄游,而最终的归宿也是生命到尽头)
我想在画里,人们应该看不到河豚,应是作者的神来之笔,由想象而发。而这就是想象思维,能在文中能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想象思维应该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不太好描述。但它并不是不存在的,应该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每个人都有想象思维。
但是如何把它运用到咱们的文章中,那就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就比如说,一朵桃花在你眼前开放,你的眼里应该不仅仅应该是一朵美丽的桃花,你可以任意想象它以后会结什么样的果子,是甜还是酸;或是桃花有过什么样的美丽传说,人们为什么老说“桃花运”等。
一般情况下,想象思维是发散性的,当它散开时,就像有了乘风的翅膀,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发掘自己的想象思维,让你的文章能处处开花。
这样,一首诗咱们学习完了。通过学习,同学们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读诗不仅要看到诗表面的字眼,更应该从深层次里进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技巧,采用什么样的手法等。你能从中挖掘到的东西越多,你的收获就越多,更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不知道是否对同学们有些启发。还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多读、多思考,或许在不经意间,你会在书海中采撷到一朵美丽的小花,一只多彩的贝壳……或许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
(https://www.dingdiann.cc/xsw/43422/2314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