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北朝帝业 > 0980 帐内三卫

0980 帐内三卫


且不说这些元魏宗室彼此间的纷争,李泰离开直堂后也没有时间休息,而是转赴别堂继续处理他出征这段时间所积压下来的军政要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听起来虽然挺带感,但实际上人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哪有太多的时间去恣意享乐,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占用了太多的精力。

  且不说初掌大权、满心励精图治的李泰,就连后期躺平挂机的齐主高洋,享乐之余也得想法子抽个风、整点活儿惊慑一下朝中文武。

  丞相府别堂中,崔谦等之前留守诸员早已经等候在此,待见李泰登堂行入,便都纷纷起身拜迎唐公。

  “诸位不必多礼,有劳久候了!”

  李泰摆手示意众人免礼入席,自己也登堂坐定,而后视线才在众人脸上一一划过。

  年初的时候他废停了宇文泰所施行的六官制,重新恢复了六部治事。西魏所谓的六部还是有别于后世,在名目上唯一与后世相同的便是吏部尚书,至于其他的名目和职权全都有异于后世。

  在吏部尚书之外,还有度支尚书、都官尚书、祀部尚书、五兵尚书和起部尚书,分别对应后世的户部、刑部、礼部、兵部与工部。

  这六部尚书皆隶属于尚书省,李泰如今以大丞相、尚书令执政,所以六部尚书也都于丞相府听命。年初的时候,李泰仅仅只确定了吏部尚书崔谦、都官尚书柳庆,其他六部尚书则由群臣共举。

  之后李泰便开始筹备出击突厥事宜,只在崔谦等人提出各个备选的时候自己再加以挑选、最终决定下来。此时诸部尚书悉聚堂中,这也是李泰首次见到全部阵容。

  除了掌管人事的吏部之外,诸部尚书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主管财政的度支尚书。宇文泰时期,便以行台第一能臣苏绰长期掌管度支。

  李泰所选择的度支尚书乃是原行台左丞裴鸿,裴鸿长期追随他转任各方,从最初的都水行署一直到之前的山南道行台,虽然在朝中并无令誉,但是在李泰的阵营中却是资历深厚,而且在此之前也一直掌管山南道的仓储商贸等事宜,理财和管理经验非常的丰富。

  更为难得是在长期追随李泰、耳濡目染之下,裴鸿在发展经济和财政管理上许多理念都与李泰非常类似,且思路开阔、作风又不失缜密,所以李泰便将之召入朝中掌管钱袋子。

  五兵尚书陆腾,早年李泰在台府担任后军大都督时,陆腾便出任其长史,对于其人才能,李泰也是颇为了解并放心。

  陆腾也是大统九年邙山之战受俘入国,之前李泰在与北齐谈判的时候,顺便将其家人也一并从北齐讨还过来。所以陆腾对唐公也是感激不已,这会儿在堂中望着李泰的眼神都有点拉丝。

  祀部尚书的人选比较多,李泰在考虑一番后还是挑选了之前投奔襄阳的王松年。王松年在西朝虽然乏甚事迹和履历可陈,但本身也是家学渊源,其父王遵业早在北魏年间便担任礼官,如今也算是子承父业。

  至于最后的起部尚书,李泰同样选择了自己的行台旧属崔彦昇。西魏贫弱多年,缺乏大型工程的营建经验,相关的人才也并不算多。历史上主持营建隋朝大兴城的宇文恺,还是他爸宇文贵去年坐镇成都时忙里偷闲刚生的,还没断奶呢。

  崔彦昇也是跟随李泰多年,从洛水的治理到三防城的营建,以及前往山南之后各种工事督造几乎都有参与,乃是李泰信得过的自己人。

  六部尚书乃是管理朝政的中坚主力,所以李泰也没有在人选问题上搞平衡统合那一套,首先看重的还是对方的能力和经历,务求让这些人能够充分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将朝廷事务处理妥当。

  因为都是熟人,倒也不需要再多作什么自我介绍。待到李泰坐定之后,诸尚书便依次汇报各自所司政务。

  掌管吏部的崔谦,近来事务最是繁忙,除了要为内外缺员挑选合适的人选,还要遵从李泰的命令,拟定一个统一的选人籍册,以备朝廷选士有据可依。

  西魏的吏治和选官有严苛的一面,也有宽松放纵的一面。

  一些州郡行政官员如若某一季、某一年所辖籍户有减,或者应缴租调不足,尤其是后者,甚至等不到考绩之期结束,直接就会被霸府遣使入境罢免问罪。

  这是因为西魏财政本来就不充裕,缺乏容错空间,尤其是关内州郡一旦财政收入出现波动,直接就会影响到霸府各项开支。

  所以西魏的吏治整体上是比较苛猛的,而且由于某人对财政审核与格式流程的改革,使得这方面的督查一直力度不小,有了问题很快就能审查出来,所以地方官吏们都是心弦绷紧、不敢松懈。

  至于宽松的一面那就体现在对于官员荫授的滥给,一些二代们起步便是郡公、开府,字都认不全便被征辟入仕、瞎混日子。在这方面的标准,西魏甚至要比南梁都更少限制,主打一个就是苦谁不能苦孩子!

  这样的心情,李泰也能理解,只不过如今他执掌大权,对于这样恩荫滥授的做法,还是不打算继续放纵下去,决定要加以管束、逐步扭转。

  他让崔谦拟定的选人籍册,从年龄上便有所限制,不满十六岁便不得登录为选人。自此以后凡是朝廷内外官职有缺,都需要从选人籍册当中挑选,包括诸开府各自选辟府佐,也需要对方具有选人籍,才能入幕为臣,直接杜绝那些二代们凭着家世和门荫名器私授的现象。

  这样一来当然会引起一些功臣大将的不满,毕竟他们打生打死半辈子,为的不就是让儿孙们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能够更加平稳的平步青云吗?

  对于这一点,李泰也有所考虑,并且准备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大开国学,国子监、太学包括之前他家的龙门学馆,统统开始招生,凡所官员子弟统统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教育。等到在诸学接受考核、成功结业之后,自动便可获得选人籍,成为预备的官员等待选辟。

  第二项那就是增加自己的帐内亲卫规模,这些功臣大将家中子弟未必人人都笃志于学,更多的大概还是声色犬马、热衷享乐,如若不加约束,免不了坑爹败家。

  如今李泰将这些人都招募到自己帐内,统一进行训练管理,既可以培养约束,也能加强与这些功臣之家的羁绊关系。

  更何况就连瞎折腾的宇文觉都懂得挑选培养自己的亲卫力量,李泰也一直都有扩大亲军的想法,便趁着有这样的需求,直接一起解决了。

  因此等到崔谦奏报完毕之后,李泰便将陆腾招至面前来,递给了他一份亲卫扩充计划书,着令他依此进行实施。

  这一次扩建的帐内亲兵,分为二营三卫。二营分别是百骑营与射生营,这两营将士主要从诸军之中挑选精锐士卒。

  毕竟李泰就算想给功臣大将们教育儿子,那也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人身安全交在那些不知世事凶险、人间疾苦的二代纨绔们手中,该有的保险机制那是一定要有的。帐内二营便是他身边最重要的安保力量,自然要由军中精锐担当。

  三卫分别是亲、勋、翊三卫,其中亲卫便是宗戚子弟担任,凡所为家中子弟请托走后门而又不好推脱拒绝的亲友们,便统统安排到亲卫中来,先作为侍卫仗从出入几年,磨一磨少年气性、再看看是什么成色,然后再考虑授给何职。

  勋卫便是功臣子弟,这些人既然不爱读书向学,那就提前让他们适应一下戎旅生涯,兴许真就东边不亮西边亮,觉醒了戎才,然后便继承父志继续为国开疆拓土。

  翊卫则不同于亲勋二卫,李泰打算用以招募历次作战中战死将士们的遗孤,给他们一个安身所在和晋身之阶,让他们不至于因为父兄战死而无所依靠、家道中落。

  如今西魏整体上的功勋群体还不算太多,开设国学与帐内三卫基本上可以完全覆盖。无论是立志于学、还是投身戎旅,都任凭他们选择。如果这样都还不满意,那就属于思想有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就得解决人了。

  “主上鸿恩大义,普惠群臣,臣等得从于事,实是万幸!臣门下二息,愿俱献于主上帐内,听从驱使!”

  陆腾近来本就对唐公感恩不已,如今又接受了这一任务,当看完这一份计划书之后,当即便深拜堂中,欲将家中两个儿子都塞进三卫之中。

  其余诸尚书见状后,也都各露意动之色,想要给家中儿郎报上一个名。

  别的不说,单单若干凤、李雅等几个从小便寄养唐公家中、又追从效力多年的后进,如今无论功绩资历还是官爵势位,那可都是将同龄人给远远甩在了身后!

  他们各家儿郎即便不能享有这几人一样的际遇,但若能侍从唐公帐内,才能见识必然也都能有所长进。


  (https://www.dingdiann.cc/xsw/39872/84034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