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二百 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一千二百 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当年,在邺城,为了选拔良才,皇帝陛下举办了一场论才大典。

  那场论才大典有一千三百多名士子参加,他们聚在一起,靠着自己的才华进行了一场考试,成绩优秀者才可以进入魏国政府办公。

  一共选出来的三百人里,至今为止还在为魏帝国办事的官员的数量是二百六十七人。

  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一览无遗。

  与察举制度选出来的举士们五分之三的败坏率相比起来,孰优孰劣,只要是个正常人就能看出来。

  许靖就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借鉴那场大考的例子,对察举制进行一定的修改呢?

  辛苦的思考之后,许靖思考出了名为【科举】的选拔人才制度。

  其核心思想就是摒弃推举,以分科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任何试图获取官位的学子都可以自己报名,然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被录取之后,就能被授予官位。

  许靖认为,这样一来,就能真正选拔出对国家有帮助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吃喝玩乐连一点正常的事情都不会做的废物,更不会因为过于拘泥道德,从而选出一批欺世盗名之辈。

  总结一下,许靖认为察举制度已经从事实上被证明失败了,这个运行了数百年的规则已经到了不得不打破重组的时候。

  就是现在,打破它,将它彻底打破,重新整合,创造出一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全新的制度。

  这则奏表递上来之后,郭鹏很满意。

  “苏远,把这份奏表带去内阁命人誊抄,然后传递到每一个官署,我要让所有官员都知道,许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遵旨!”

  苏远立刻亲自带人去了内阁,找到了内阁首辅曹操。

  “曹首辅,这是陛下的命令,让您立刻找足够的人手把这份奏表誊抄数十份,分别送往各大官署,一个都不准漏下。”

  “我知道了。”

  曹操接过了奏表,心里很疑惑,不知道什么样的奏表又是皇帝需要广而告之的。

  一般只有非常重大的政治决策才会让皇帝选择火速公之于众,这难道也是什么重大的政治决策?

  翻开来看了几眼,曹操愣住了。

  这是……

  选人制度的改革?

  变察举为……科举?

  曹操大惊失色,立刻开始细细研读,很快便意识到这个制度一旦确立,那将是对士人阶层的绝杀,士人阶层会为此失去他们已经把持了百年的选官进身之阶。

  这是要彻底和士人开战?

  这……是郭鹏的意思?

  然后曹操看到了上表人——许靖。

  曹操的表情变得非常错愕。

  许靖?

  许靖?

  那个许靖?

  那个在皇帝的逼迫下正在被所有士人喊打喊杀成为过街老鼠的许靖?

  他疯了?

  因为这件事情过于严重,以至于曹操忍不住开始猜想许靖的精神状态是不是有点问题。

  然后他最终确定许靖的精神状态没什么问题,因为精神状态有问题的话,无法提出这样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政策建议。

  曹操敢肯定,这个政策一旦对外公布,并且被视作皇帝的行动趋势的话,必然会把目前已经十分严重的士人抗议浪潮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估计那群士人会忍不住的跑到皇宫大门口抗议,要求皇帝改变这个策略。

  而且那些地方官员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察举之权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一项权力,失去了这个权力,他们就没有资格再被称之为【府君】或者【使君】了,地方上再也不能以郡为国了。

  中央集权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皇帝会更加的大权在握。

  郡守、刺史的政治权威会因此受到影响,他们会彻底沦为流官,这对于士人们来说,未免过于可怕。

  对于魏帝国来说,未免也过于可怕。

  就曹操目前所知道的,郡守刺史这一级别的官吏当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士人出任,他们一旦因为这个政策的颁布而产生不满,消极怠工,地方上会很快陷入混乱。

  那个时候……

  郭鹏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曹操非常担忧。

  虽然说这个制度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一旦这个政策推行下去,他们这些寒门乃至于黎庶出身的学子都具备了和士人同台竞技的资格。

  出身千差万别的情况下,他们具备了和士人一较高下的资格。

  这未免太不可思议。

  士人,高高在上,他们怎么有资格与他们在同一擂台上竞争呢?

  这个政策一旦推行,这种可能就会成为现实。

  只要郭鹏宣布开始进行科举考试,这就会成为事实!

  产生了如此想法的曹操不由得开始畅想起那样的未来。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曹操吩咐下去,让内阁职员分头誊抄这份许靖的奏表,接着自然而然的,内阁率先被这份奏表引爆。

  内阁内的士人官员数量和寒门子弟官员数量对半开,这也是多年来郭鹏不断往外放人又不断往里面拉人的结果,于是他们看到这份奏表的反应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士人官员们基本上都是大惊失色的,看到这份奏表,又看到奏表的发起人是许靖,顿时就一拍桌子长身而起,要去找许靖算账。

  “多少年的规矩老贼岂能说改就改!”

  “无耻老贼安能篡改祖宗成法!”

  “厚颜无耻之辈岂能窃据庙堂之高!”

  “我定要向陛下参奏他!狠狠地参奏他!”

  经过这段时间的强烈抗议和对许靖不懈的污蔑打击,士人群体终于决定和许靖撕破脸皮。

  大家也不再顾忌当年月旦评的情分,对许靖那是一口一个老贼,一口一个老贼为何还不死。

  士人官员们纷纷丢下手上的工作,开始写奏表参奏许靖老贼。

  而寒门官员们则怀着莫名激动的心情开始抄录这份奏表,然后汇总到曹操那儿,由曹操下令发布到各大中央办事官署。

  毫无疑问的,各大办事官署内也激起了极为剧烈的反响。

  士人官员普遍对此持负面态度,对于许靖的提议那是看到了就直接爆炸。

  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立刻就开始痛骂许靖老而不死是为贼,立刻开始集体写奏表参奏许靖,强烈要求郭鹏罢免许靖,相当一部分官员还要求直接处斩许靖,以正国风。

  各中央官署都是一样,占据整个群体数量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士人官僚们集体愤怒,出离愤怒,群情激动。

  连之前郭鹏要求许靖彻查往年察举举士的道德和学术水平的时候,这些官员都没有那么激动。

  可见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命根子,他们真正的痛脚所在。

  与办事官员们直接爆炸的态度不同,各级办事官员的行政长官们则略显犹豫。

  看到这样的奏表他们当然心惊,但是作为行政长官,他们的地位并不允许他们做出如此情绪化的行为。

  他们放任手下办事官员放纵,但是他们自己却相当冷静,认真地看了这份奏表,越看越是心凉,越看越是害怕。

  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个政策都不像是许靖这种人能提出来的,而且郭鹏居然还直接把这份奏表下放到各官署,提前让大家知道,这分明就是一种试探。

  皇帝怕是对这个制度相当的在意,相当的满意,甚至可以说,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皇帝暗中拟定,现在正好拿出来让许靖冲锋在前,他躲在后面看群臣的反应。

  虽然不知道许靖到底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难道是有大量的把柄被皇帝拿捏在手?

  这不重要了,许靖已经是为皇帝冲锋陷阵的马前卒了。

  如果官员们反应激烈,皇帝大概会退一步,如果官员们反应不激烈,那皇帝就得寸进尺。

  各级主官们心中虽然有犹豫,但是更多地还是不满。

  皇帝这段时间以来实在是太过分了,折腾来折腾去,折腾的官不聊生,又是打击经典传承家族又是彻查举士们,现在又要对察举制进行改革,搞什么科举,把大家折腾的要死要活的。

  这实在是有点不讲道理。

  虽然说你是皇帝,但是你也不能太不讲道理吧?

  除开尚书台、御史台和参谋台的主要领导人,其余各级主官的态度逐渐明确。

  而作为朝廷决策圈子当中的人,尚书台、御史台和参谋台的主要领导人们对此则相当矛盾。

  一者,他们的地位摆在这里,和皇帝关系近。

  二者,他们大多都是皇帝亲自提拔上来,属于皇帝的亲信。

  像王粲,那就是郭鹏的故吏。

  像枣祗,那也是郭鹏的故吏。

  张昭也是郭鹏的故吏。

  郭议干脆就是郭氏本家。

  程昱本人甚至是郭鹏的家臣出身。

  田丰家里还有女儿在郭鹏的内宫里。

  许靖就更不用说了。

  就剩下兵部和外交部这两个部的尚书董昭、辛毗稍微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可见高官们和皇帝的关系基本上都是绑在一块儿的。

  对于他们来说,作为士人的态度当然对此不满,觉得这样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但是作为官员,作为皇帝的故吏,他们却又不敢对皇帝的意思表示明确的反对。

  类似于田丰还有郭鸿郭嘉这种,因为是皇亲国戚的身份,说要反对,根本就不知道从何提起。

  只是察举改为科举,这一变动的确是太大了,涉及到了整个士人圈子。

  这要是真的实施了,就等于把士人强行降等打回原形,要和寒门子弟还有泥腿子们同台竞争官职。

  那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皇帝陛下未免有点太着急了。


  (https://www.dingdiann.cc/xsw/318/5451170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