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度韶华 > 93.第93章 天子

93.第93章 天子


“儿子见过母后。”

    太康帝一边拱手见礼,一边咳嗽了几声。

    郑太后忙上前握住太康帝的手,仔细关切问询:“前两日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咳嗽起来?宣过太医了吗?”

    太康帝一边咳嗽一边答道:“昨日朕去园子里转了一回,大概是风大了些,就有些咳嗽。已经召季太医瞧过了,母后不必忧心。”

    哪能不忧心?

    先不说郑太后的尊荣富贵都来自于太康帝,单论母子之情,郑太后对唯一儿子的关心也绝不是装出来的。

    郑太后看着太康帝单薄的身形,看着他咳得发红的脸孔,心中忧急如焚,伸手为太康帝拍背顺气。

    太康帝咳过一遭,稍稍安稳了,张口问道:“母后特意让朕过来,是不是有什么要事?”

    郑太后定定心神,将南阳郡主敬献新式辕犁一事道来:“……哀家昨日试过了,新式辕犁确实十分省力,速度也比寻常辕犁快得多。”

    太康帝闻言龙心大悦,立刻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立刻召王丞相进宫!”

    郑太后却道:“皇上直接召工部尚书进宫,将推广新式辕犁的差事给工部便是。这等事,不必和王丞相商议了。”

    太康帝耳根子软,自小就听老娘的话。做太子时,王丞相兼了太子太傅一职,他对精干厉害的王丞相也很是信服。

    如今坐了龙椅,做了天子,他还是习惯事事都问过王丞相的意见。听郑太后这么一说,顿时有些踌躇:“这样绕过王丞相,不太好吧!”

    郑太后哼了一声:“这大梁是姜氏天下,是皇上的。皇上要做什么,还要问过一个臣子,这是何道理。”

    这么说,就有贬低王丞相之嫌了。

    王丞相是先帝一手提携重用的肱骨重臣,是百官之首。先帝遗嘱里,还提及新帝要敬重王丞相。

    这是普通臣子吗?

    太康帝见郑太后不快,语气软了下来:“母后别恼。朕的意思是,这是一桩好事,王丞相就是知道了,也绝不会阻拦。”

    郑太后插手朝政,私下代天子批阅朝政,还借着对太康帝的影响力,提携了一批臣子。

    王丞相也不是善茬,郑太后提携上来的这批臣子,王丞相没少打压。短短几年,朝堂里分了三派,一派丞相党,一派太后党,还有一派,坚持效忠天子……也就是中立派了。

    “事事都靠王丞相,长此下去,朝堂众臣对王丞相俯首贴耳。皇上还有什么威严!”

    郑太后拧了眉头,语气骤然严厉:“皇上知不知道,宫外百姓都只知王丞相,不知天子了!”

    太康帝脾气是真的软和,被郑太后这般怒责也不动怒,反而好声好气地哄亲娘:“母后别恼。王丞相忠心耿耿,一心操劳国事。朝野名声俱佳,深得百姓爱戴。对朕更是恭敬有加,从无不敬。哪里就到母后说的这一步了。”

    郑太后被噎了一下。

    没错,王荣王丞相名声好得很。真正声名不太美妙的,是她这个不安后宫的大梁太后。

    在文官武将们眼中,太后伸手干政才是大忌。

    太康帝见郑太后神色不愉,心中不忍,想了想说道:“这新式辕犁是南阳郡主敬献给母后的,推广新式辕犁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母后当记首功。”

    郑太后面色好看了不少:“哀家不是争这份功劳。哀家是为了皇上考虑着想。哀家是太后,尊贵已极,要这功劳做什么。哀家盼着大梁朝堂平安,百姓安居乐业,盼着皇上能成为一代明君,不被权臣左右。”

    不管如何,亲娘总是为了儿子着想。就不必计较这番话里有多少公心,又有多少私心了。

    太康帝从善如流地点头:“母后说的话,朕都记在心里。”

    郑太后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说完正事,太康帝随口问道:“母后不是打算接南阳郡主进宫吗?怎么不见她身影。”

    昨晚被赵公公灌足了迷汤的郑太后,提起此事也不恼了:“小姑娘舍不得离家,也是难免,暂且随她吧!等过个一两年,哀家再打发人去南阳郡接她进宫。”

    太康帝点点头。

    南阳王在世时,母子两个都很忌惮这位文武双全声望聚隆的实权藩王。派左真去执掌南阳军,是王丞相的主意,也深合太康帝的心意。

    南阳王一死,南阳王府就剩一个十岁的姜韶华,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卢郡马。于太康帝而言,这个心腹大患已经去了大半。

    能接姜韶华进宫最好,她不愿来要留在南阳郡,也不是什么大事。

    说完正事,郑太后笑道:“皇上今日留下用午膳吧!哀家打发人去上书房,将太子叫过来。还有宝华她们,也一并过来,人多热闹。”

    太康帝欣然应了。

    ……

    太康帝龙体虚弱子嗣不丰,膝下两子一女。

    长女姜宝华是纪皇后嫡出,今年十四岁。太子姜颂是李贵妃所出,今年十三岁。还有一个两岁的小皇子,是范贵人所出。

    纪皇后三年前一场重病去世,郑太后亲自教养宝华公主,又接了东平县主和淮阳县主进宫陪伴宝华公主。

    至于太子,五岁就进上书房读书,身边有四个年龄相若的伴读。

    一个是安国公嫡子,郑太后嫡亲的侄孙,十二岁的小公爷郑宸。

    一个是王丞相幼子,十三岁的王瑾王四公子。

    另有一个,是李贵妃侄儿太子嫡亲的表哥,叫李博元,今年十四岁。

    最后一个,是高凉王世子姜颐。

    高凉王就是当年被烧坏了脑子的三皇子,太康帝登基后,册封三皇子做了高凉王。封地高凉郡远在大梁南端,离京城数千里之遥。高凉王痴痴傻傻的,治理不了藩地,一家三口一直留在京城。

    这位高凉王世子,比太子小了一岁,四岁起就进上书房陪太子一同读书。

    郑太后打发人去上书房传口谕,很快,一群衣衫华贵相貌姣好的少年男女联袂而来。

    郑太后目光一扫,有些惊诧:“子羡怎么没来?”


  (https://www.dingdiann.cc/xsw/30486/2326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