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来势汹汹
唐军采石矶大营所背靠的后方山坡,宋军骑兵来势汹汹,在冲锋陷阵,喊杀震天。
在骑兵的后面,则是大宋步兵甲士和弓箭手,双方的箭矢,在相互射击。
这一次,宋军动用了强驽,这种弩射程远,力道大,穿衣破甲不费劲,是宋军对抗契丹骑兵骑兵时用的一种弩机,射程足够远,可以提前对契丹骑兵进行打击和伤害。
此时,宋军把强弩投入了这场战斗中,使用时候,两个人配合,一人按住弩机,一人拉上箭矢,合作射出,射程能达到一百五十步。
而唐军的长弓,只有七八十步,射程远了许多。
所以,在这种强弩的掩护下,加上骑兵的冲击,对唐军的方阵,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片刻后,终于短兵交接。
宋军的骑兵冲至,占据了优势,冲撞唐军第二道方向,交锋线上,如同被碾压一般。
这支宋军的指挥将领是潘美,此人精通兵法,是北宋初年的一位名将。
谈起此人,也颇有传奇色彩,在北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李重进发动叛乱,为了平定此次叛乱,赵匡胤亲自率兵来平叛,便任命了潘美为行营都监,做他的左右手。扬州平定后,潘美留任为巡检,之后因为屡立军功授为泰州团练使。
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下旨讨伐南汉。潘美便是出征大将之一,在战场上依旧势如破竹的,不久就率领宋朝军队攻下南汉。公元975年潘美帮助与部署曹彬的军队成功讨伐南唐,此战,潘美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荣升为宣徽北院使。
公元978年,潘美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兵伐太原,完成中原统一大业。班师回朝后,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留守在北边守卫北宋边境地区。可以说一直到这,潘美都是北宋数一数二的开国大将,在他手中没有一败战。
而在重文轻武的北宋王朝,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时,在武将之中只有潘美的兵权没有被收回。这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他的信任,所以潘美在北宋朝堂的地位很显赫。
可以说,史书上的潘美,对大宋统一天下起到了不小的征战作用,堪为明北宋名将,与曹彬齐名,但潘美,并没有在后世流传中得到足够的尊重,甚至在演义小说中,他被丑化了。
如杨家将的评书和传奇小说中,潘美被影射编造成了潘仁美,是造成杨业与几个儿子战死沙场的罪魁祸首。
那历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要讨伐契丹,宋朝军队兵分三路发动北伐战争,想要攻克下辽朝。潘美作为云、应、朔等四州的行营都部署,率领军队所向披靡。
但不久,因为曹彬所带领的东路军队在岐沟关被辽朝大败,潘美在接到皇帝的召令之后不得不撤退。可就在掩护当地百姓撤退时,潘美轻信了监军王侁的建议,犹豫不决,导致了杨业去世。
这是因为潘美轻信了监军王侁的话语,在关键时刻选择撤退,这让杨业壮烈牺牲。而杨业牺牲之后,宋太宗非常难过,流放了王侁同时,潘美也被连降三级。
而经此之后,潘美也被后人进行了丑化。
在这部《杨家将》戏剧中,百姓对于杨家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感到热血澎湃,杨家将七子去六子无,感到深深同情,戏曲中的大奸臣潘仁美,他的原型就是潘美,处处与杨家作对,并且勾结辽人,作恶多端,嚣张跋扈,权势甚大,影响朝政,。这些都是戏曲评书作者的杜撰而已。
潘美他被丑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杨业之死。传统的戏剧等,为了纪念杨业才不断地将这件事情进行无限的夸张的结果。宋代之后的戏曲和小说在民间盛行,人们甚至将小说当做正史来看待了。
其实,战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北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造成杨业战死的根本人物是监军王侁。监军顾名思义就是监视军队,在北宋的打国策之下,对于武将充满了不信任,担心他们会发动叛乱,于是派了文官来监军,胡乱参与指挥。
所以造成北伐失利、杨业战死的很大原因是北宋的国策,而宋太宗心里也明白,北伐失利、杨业之死有国策和皇帝的部分原因;可是他不能够自己说出来,这会让大家怀疑他君主的能力,所以只能将责任归结到潘美身上。
第三个原因,当时跟潘美犹豫不决,也有直接关系,但凡当时潘美能够坚定地做出决定,派一支兵马接应,杨业或许不会战死。为此,潘美的后半生也曾为杨业战死而一直感到有愧。
但平心而论,潘美一生的战功比杨业多很多,他在宋朝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宋朝朝廷一直都将他看做是大忠臣。正史上对于他的记载多是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只是后来百姓们被杨家将系列文学作品影响,没有真正地了解潘美,才误认为他个无能之辈,一个大奸臣。
此时此刻,潘美坐镇后方,指挥三军,骑兵、步兵、弓箭方阵的配合,天衣无缝,摧枯拉巧突破了唐军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杀啊——”
千军万马,势若雷霆,铁骑滚滚而来,无坚不摧。
唐军第二道防线也有些岌岌可危。
郑王李从善看到这一幕,有点心惊胆跳了,他忽然想到了林仁肇,如果他在此,会如何指挥作战呢?
越是危难时候,李从善才意识到,自己经验不足,肩负不了这等重任,一个军令不当,就可能造成三军覆灭,死伤无数。
“派人立即去往芜湖、当涂之地,向林仁肇将军求救支援!”
“是!”一名负责斥候、传令的都虞侯听到郑王吩咐,立即安排了几名斥候快马前往芜湖城去传达军令。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李从善觉得,再打下去,宋军随时要打入采石矶大营了,他留在此地,过于危险了。
于是,李从善把指挥权交给了魏明、张铮两名裨将后,他以不放心水师作战为由,暂时退回到了大营内。
其实这是李从善做好了随时登船弃营的准备,一旦发现宋军攻入大营,他立即登船,带着水师东进,退往下一地,不能全部覆灭在此。
(https://www.dingdiann.cc/xsw/29430/7306748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