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三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第三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在大一统的儒家时代,任何行为都必须要包上一层仁义道德的标签。

  哪怕是战争,也要标榜自己是仁义之师,仁义之战。

  朱棣想要打击瓦剌,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现在势力崛起,跟鞑靼的势力不平衡了,需要削弱,这样让他们跟鞑靼继续斗争下去。

  要不然朱棣疯了,四年前打鞑靼,现在又过来打瓦剌。

  保持草原的势力的平衡,不让一家独大,这就是朱棣的目的。

  但是掀起这场战争,朱棣当然不会这样说,只会以不服王化的名义来教训瓦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北元分裂的一个部落,现在竟然敢跟中央王朝作对,就该接受一下教训。

  可是要让儒家耍嘴皮子,或者是教化民众可以。让他们真正来策划一场战争,或者是构划一个完整的方略,他们就会一推二做五,这非我儒家的责任。

  他们什么事都会插一手,不然就是暴君,昏君,可是遇到事,需要担责任就会推脱。

  当然,这是他们本身的限制,也是时代的限制。

  他们就相当于是一家公司里面拿技术入股的股东,什么都要按照我的来,赚钱我要分,亏钱就是你无能。

  但是他们从来不会真正去考虑,他们那一套技术落伍了没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根本不想去搞技术革新。

  等到公司破产了,倒闭了,他们想要技术革新也晚了。

  朱棣虽然不喜欢儒家,但是也不得不用儒家的一套来治国。因为在封建王权时代,也只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才是一个帝国稳定的基础。

  何况,舆论也掌握在儒家的手里,他可不想在史书上,自己变成一个昏君。

  讨伐瓦剌人,自然也有儒家为他制作了一篇道德之师,仁义之师的诰文。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他就顺嘴说道:“原由是瓦剌大汗不服王化,目的吗,当然是想把瓦剌打服,至于意义嘛,我倒没有仔细考虑过。”

  朱瞻基笑了起来,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个爷爷这是在考验他了。

  在宫中朱瞻基不知道,但是出发这几天来,每天朱棣都跟一帮大将,朝廷文臣在商讨战争的各个细节,怎么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过。

  朝廷的文武大臣来了一半随驾,这些人,可都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

  不过他喜欢这种考验,因为通过这种考验,他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阐述出来,影响朱棣。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皇爷爷虽然说的对,却一点也不全面,根本没有说清楚战争的本质和大明打这场战争的终极目的。我在闲暇之余,也对历代以来发生的战争进行了一番分析,列出了战争本质的分类。”

  朱棣好奇笑道:“基儿此言勾起了我的兴致,愿闻其详。”

  “孙儿分析了过往发生的战争,基本分成了三类。一为基于地理环境,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

  “何为地理环境?何为生存空间?何为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万里江山,南到交趾,北到奴儿干都司的大明国土,就是我们的地理环境。生存空间,就好比我们与北元之间的交界,双方对对方国土的影响。而自然资源就包括了许多,比如粮食,比如人口,比如水源,比如矿山。”

  朱棣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与北元之间的战争,就是属于这一类。”

  朱瞻基没有回答,又继续说道:“第二类战争,是因为人口过剩和饥饿,腐败横行,压迫过甚等原因引起的反抗战争,例如汉代秦,就是属于压迫过甚,民不堪重负。晋代汉,则是朝廷衰落,民不聊生,因黄巾起义导致的反抗战争。”

  “第三类战争,则是野心家利用中央朝廷衰落,军阀割据,形成的权力战争。例如唐代隋,五代十国取代唐,都是主要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

  朱棣想了想问道:“那你是想说明什么道理呢?”

  朱瞻基说道:“解决好了这三个问题,孙儿就能保证我大明不能说是千秋万代,但是也能超过周代八百年国祚。”

  这个问题可谓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除了周代八百年,还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延续超过五百年。

  特别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国土大大增加,这以后的朝代除了两汉夹带一个新朝才超过了四百年。

  受于历史的局限,朱棣自己也不知道这历史形成的真正原因,所以听到朱瞻基这样说,可谓是目瞪口呆。

  他立即对王彦使了一个眼色,王彦会意地让四周伺候的人都站远了一些,让他们听不见两人的对话。就连他自己,也不敢再听下去,此事若是泄露,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朱棣这才低声问道:“此话何解?”

  朱瞻基笑道:“分析清楚了战争的本质,依此反推,就能有效避免战争的发生。皇爷爷,在孙儿看来,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战争问题,不过是政治问题的终极手段。解决好了战争问题,其实也就是解决了政治问题。”

  政治一词的出现很早。先秦诸子就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封建社会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朱瞻基前面分析了战争的三种形成原因,现在又讲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直接就把战争与政治问题放在一起解决。

  其实这也是朱瞻基的无奈,在现代社会,他虽然贵为社会的顶层,但是那是靠他的钱以及暴力集团来维持的。

  对于政治的研究,他不比一个小白强多少。政治的复杂性,根本不是靠臆想,靠了解一些皮毛就能解决的。

  因为亲身经历了政治的复杂性,所以他很清楚,只是靠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玩转政治,哪怕他现在是在古代。

  但是同时,他很清楚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威,那就是军队这个暴力集团。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信息不畅通的年代,控制了军队,就等于是拥有了最有效的武器。

  只要皇权牢牢把控了军队,任何对手,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皇权。

  而解决了军队问题,战争问题,也等于是粗暴地解决了政治问题。

  在这种稳定的基础上,再一点点地解决政治问题,让局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就是朱瞻基想要做的。

  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大明的武力系统,绝对不能任由朱棣就这样白白消耗。

  因为想要解决草原问题,只是靠打,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劳师动众来打人家,人家直接起来跑了,你能怎么办?

  草原问题,打肯定是要打,但是更关键的还是治理。

  “皇爷爷动用五十万大军,十几万匹军马,四十万民夫,十万匹驮马,远赴万里来打一场仗。如此大的军力,瓦剌人当然要跑,绝对不会跟我们正面作战。而如此多的人,如此大的负担,也注定了我大明的战争不能持久。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为难的循环。人少了,打不过,人多了,对方跑。所以只靠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回到了我问皇爷爷的问题,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我大明打这场战争,想要获得什么结果?”

  这个时候,朱棣也认真地说道:“最次的结果,是想削弱瓦剌的实力,不让他们一统草原。较好的结果,当然是想把瓦剌和鞑靼都归顺大明。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想把草原也变成大明的牧场。”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么,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一切手段达到最好的目的,所有的行动,包括战争,都应该为了这个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为了威慑而战争,为了面子而战争。”

  “基儿有何妙策?”

  朱瞻基笑道:“孙儿这次出征,才在皇爷爷的允许下接触军务,孙儿现在连各军的将领是谁,有何能力都不知道,能有何妙策?”

  这话说道朱棣有些惭愧,因为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行事,他可从来没想现在就放弃大权。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说道:“不过,孙儿认为,大军不可轻易出动,出动耗费的就是无数的钱粮。而是因为将军力和政治因素联合起来,对草原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稳步蚕食草原的势力。”

  朱棣却说道:“是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可不发,大军一直不动,就连三军将士也会不满。”

  “皇爷爷要打当然也可以,但是,也要注意战争与政治目的的配合。”

  虽然每一个字朱棣都听得懂,但是朱瞻基说道话,每一次都要让他想一想才能明白在说什么。

  偏偏朱瞻基的用词虽然生僻,却似乎中能用简单地话把意思表现的非常明显。

  他呵呵笑道:“好,我很想知道,如何把战争与政治目的联合起来。”

  


  (https://www.dingdiann.cc/xsw/27586/40454753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