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唐朝工科生 > 第十三章 旧年福地

第十三章 旧年福地


  要说老张在剑南、六诏,还真不是没有门路,连龙昊这个学生都不需要用,当年为了选育滇马、川马,这地界不少被“诸爨”打压的小型部族、寨子,大多都选择了大靠山。

  只是当时这些小寨豪帅,都把武汉这里派出来的探险队、商队,误认为是“上国天使”。

  将错就错之下,也算是结了善缘。

  小寨有小寨的好处,一是打交道容易,二是不必担心做大。

  打交道容易,倒也不是小寨的特色,不管东南西北,但凡是依附在大型部落大型部族之下生存的小型部落,都有这样的风气。

  只有极个别在小型部落中也是“穷横”的,才会出现“贼不走空”的性格。

  文化交流就是这样,探险队探勘队商队带来的,不仅仅是令人大开眼界的物资,还有通往文明世界的渠道。

  而当时武汉方面没有选择暴力,把选择权留给了这些谨小慎微的土著。

  样板工程还是要的,模范村寨也是要的,至于“诸爨”至于“六诏”,隔三差五找个借口就是干。

  扶持次强,打压最强,不过是历朝历代的基本套路。

  如果说西南地区是一片大海,那么这些小寨,就是这片大海中的一座座孤岛,而探险队就是一艘艘在海洋中搏击风浪的大船。

  船不可能一直在漂,总需要停靠,而这些孤岛,自然伴随着交流,就形成了市场,变成了补给站。

  本地区的宝石、矿物、皮革、草药、木材、贵金属、奴隶……都会成为商品,然后跟唐人交易盐巴、粮食、器物、布料、衣衫、鞋袜、护具……

  虽然这些小寨土著生活在万山老林之间,可论及竹木加工、藤条加工,粗制滥造和武汉精工比起来,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哪怕只是一个竹制斗笠,武汉竹制品的加工厂,每天都能生产成百上千规制一样的产品,而在小寨,土著老手们互相之间制作的物件,都是大小不一。

  唐朝的威仪,除了探险队那令人惊惧的武力之外,更是这数量惊人又品质上乘的生活必需品。

  一个竹制品,小寨的能手,可能需要一天两天三天甚至十天,才能做好完善。但对武汉出身的商队而言,这玩意儿就是生产线上极为靠后的项目,轮到生产小件小样的竹制品,基本都要等到大批量大单子结束之后,才会轮上。

  因为消耗的工时很少,又缺少“技术”含量,竞争对手极多,利润就很薄,没必要在这上面纠缠不清。

  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前几代中原王朝来宣扬威仪,大多都会用“富有四海”来形容自家,而武汉商队,是真正把“富有四海”用实际行动来解释的。

  拎着唐刀谈友谊,效果很好,要是再弄点盐巴,效果翻番,再弄点白糖,效果蹭蹭蹭蹭停不下来。

  于是不管“六诏”愿不愿意,在道路交通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武汉对剑南南部地区,其实也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改造。

  当然这种改造并不算大,需要消磨时间,时间跨度还是两年三年四年五年……

  因为早在冉氏在武汉叫卖蜀锦那时候,武汉方面本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心态,在诸多小寨的山林地带,有意种植三类油桐和茶树。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早在几年前,武汉就有了这样的预料。

  伴随而来的桐油、木油的极大消耗,将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不管是油桐还是茶树,对土地要求其实都不算高。武汉本地为了保证耕地,“围圩造田”“围湖造田”“清淤排涝”各种工程年年都在做,能够分润给茶叶种植的土地,其实并不算多,大多都是维持在丘陵和山区。

  但即便是丘陵和山区,垒坝建塘休整梯田,依然能够增加粮食总产量。让渡给茶树,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

  贞观十八年的时候,汉阳造船厂的桐油、木油消耗,就已经有点捉襟见肘。大量岭南桐油被进口过来,价格昂贵不说,还不受控制。

  于是乎,西南山区这片大海,那一颗颗孤岛也似的山头,原本只是闲子,却成了意外之喜。

  到贞观二十一年,终于第一次大规模收获剑南桐油,单位亩产固然比不上岭南,但胜在不挑耕地不挑地区。运输虽说艰难,但总体来说,还不算亏,因为除了桐油之外,就地生产的茶叶,十几个山头的产量,也不输给苏杭。

  最重要的是,蕃地和骠国诸部乃至“诸爨”“六诏”,对茶叶不挑。

  这些交易主要也是以物易物,大量的毛皮被集中在了戎州南和矩州之间的“茶马道”上。

  这一条“茶马道”,在武汉也多称“金皮道”。因为主要硬通货,就是金子和皮货,利润回报极高,两边平账,一支马队的赚头,差不多也能比得上一条南海货船。

  而这些,还没有把西南诸地的铜矿计算进出。

  老张为了小霸王学习机,大部分时候做的产业布局,都是相当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偷鸡摸狗。唯独在西南这一块,当真是靠天吃饭,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好运不断。

  冉氏、龙氏、诸爨、诸小寨头人……简直就是专门过来送金送装备的。

  时隔多年,对于剑南、六诏地区的收益,老张从来都是不做过多的期望。但万万没想到,多年之后,居然还能给他招来“大买卖”。

  要说这万山老林穷苦地方不是他的福地,当真是说不过去。

  长孙皇后现在要噶韭菜,还是噶大韭菜,拿来做文章的地盘,将将好就是这豺狼虎豹到处流窜的破烂地方。那些个韭菜只要门路稍微广一点的,岂能打听不到这里面谁在唱个台柱?

  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老张现在是稳坐钓鱼台,等着这帮韭菜主动给他送钱。

  隆庆宫之主又敷衍了一通自家老叔,果不其然,不急不躁的李丽质没怎样,坐不住的李道宗终于受不了了,一咬牙,说是他做东,请堂侄女和“老乡”一起吃个饭。

  请柬很实惠,纯金的……折起来还能揉成一团,压手的很,少说也有一斤多。

  江夏王大概也是到了极限,在永嘉坊弄了个园子,办了一桌很实在的席面。金光闪耀的,让人目不暇接。

  客人很客气,主人很节俭。堂侄女和“老乡”都是随意,主人家江夏王就很有品味了,他吃的很独特,正月里吃韭黄,说是特供大棚蔬菜,相当可口。

  当然老张有点误解,以为王爷这是有了觉悟,终于知道自己是大韭菜一根,不但是大韭菜,还是韭菜之王,韭菜之皇,简称“韭皇”。


  (https://www.dingdiann.cc/xsw/27582/4298178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