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个厉害人物

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个厉害人物


    结果赵元勋到任后,张顺发现赵元勋不光为人谦和有礼,对他这个知府恭敬有加,十分恪守自己的本份,不光不仗着自己的后台和身份指手划脚,还总是谦虚地向自己请教。他也闭口不提漕运的事。

  而且赵元勋不光谦和,对公事还十分勤勉,办事能力也还过得去,完全能担得起通判一职。

  当时张顺都想要给菩萨烧一柱香了。老天真是眷顾他啊。

  放下一颗心后,张顺就竭尽全力地跟赵元勋搞好关系。

  开玩笑,凭这位的后台,下来任职也不过是镀一层金,很快就能升上去了。跟他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虽说他口风紧,并不提自己有什么后台,但张顺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会儿见赵元勋一天都心神不宁,张顺自然要为赵元勋排解一下烦恼。

  赵元勋也有意跟张顺搞好关系的。而且他回去,也只能是坐卧不宁,便答应下来,让下人回府跟赵靖泰说一声后,下了衙后就跟着张顺去了他家里。

  张顺是寒门出身,做了官后虽得恩师提携,再加上自身能干、政绩出众,调到了这富庶的姑苏来做知府,但他为官还是极谨慎的。即便贪墨漕运银子,也都是随大流——别人都拿你不拿,别人就担心你去举报他。你不光不能在这里混下去,没准哪时就被阴一把,背了黑锅,掉了脑袋。

  他惜命,也还有原则和底限。所以即便随大流贪墨了,贪墨的银子也不多。

  他至今仍然住在衙门后面的知府后宅里。

  张夫人听闻丈夫要跟通判赵大人一起喝酒,赶紧叫厨房把原先准备的饭菜送到前院,又叮嘱厨房再做几个硬菜。

  酒过三巡,张顺问道:“赵大人可是为令爱的科举考试发愁?我听夫人说,尊夫人说令爱念书极为厉害,写的文章都得国子监先生夸赞的,而且她还是去年京城的乡试解元。这样的高才,只有会元和第二、第三名的区别,赵大人大可不必为此发愁。”

  赵元勋摇摇头。

  他对女儿也是迷之自信,觉得女儿会试不成问题,进士也如探囊取物。就如张顺所说,要担心的只是会元和第二、第三名的问题。

  他愁的内容,跟老夫人和朱氏一样。

  “唉,张大人你不知道。”在张顺的不懈努力下,赵元勋现在也当对方是个好兄弟了,能吐露一些心声,“我那女儿跟一般女子不一样。她要是考上了进士,是想要外放的。我也是遇着了你,在这里才能事事顺意,并没人为难于我。我女儿要是外放,不定怎么被人为难呢。”

  他也是外放了,才知道新官上任有多艰难。上司提防,同僚排挤,衙门里那些老吏更是跟泥鳅一样滑不溜手,你叫他做什么他都不配合,你还拿不住他的把柄。

  他来姑苏府,饶是张顺有意结交他,他都被人不轻不重地阴了两次,下去查案更是阻力重重。这还没到秋天收粮的时候,否则各处里长也是十分难缠的。

  他一个大男人,还有张顺罩着尚且如此,赵如熙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不定怎么艰难呢。

  想想他都要愁得睡不着觉。

  张顺一听,也替赵元勋愁上了。

  他是一步步爬到这位置的。再没人知道下放到一个陌生地方时的各种艰难了。

  “何必外放呢?令爱呆在京城任职再合适不过了。”他道,“你们京城有祖宅和奴仆,亲戚朋友也都在京城,令爱不管去哪个部,他们都能照应到。而且看在你的面上,衙门里的同僚也不敢对令爱不敬。”

  赵元勋摇摇头:“她想到下面看看,了解民生疾苦,好好体验一番地方官的辛劳。”

  赵如熙为什么要下放,他再清楚不过了。他可是为了这个原因才来姑苏的。

  张顺:“……”

  果然京城豪门权贵跟他们这些屁民的想法就是不一样。他们是迫不得已,人家只是体验人生。

  他叹道:“可惜你跟令爱有回避原则,不能同在一个地方为官。否则让令爱到咱们这里来,再好不过了。”

  他想了想:“我的同年、同乡不少,在各地做知府、县令都有。要是赵大人能操作一番,让令爱指定到我要好的同年、同乡所管辖的地方去,我就写信让他们多照应照应。即便令爱做县令,有知府在上头发一句话,下面的人也不敢明着欺负她了。你看看这样操作如何?我记得赵大人的舅兄是在吏部任职的吧?给令爱谋个相应的地方,应该是不难的。”

  他这话也是带了某种试探。

  要是这样都能操作成功,这位伯爷真是手眼通天了。

  赵元勋一听大喜,连忙站起来拱手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多谢张大人。”

  坐下后他又问道:“不知张大人那些同年、同乡里为官清正且好相处的,他们都在何处任官?有没有离京城近一些的?”

  张顺虽出身寒门,但念书极为厉害,在乡试时被当时的学政大人当场收为学生。他又是个擅交际会钻营的,通过恩师这条人脉,广交朋友,否则姑苏府这个地方,还真轮不到他来做知府,而且还一做就几年。

  看到赵元勋这样的表现,他心里很是震惊。

  他的恩师现在为礼部官员,官居三品,想要直接指派某位新晋进士到某地做官,那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需得花费许多财力,搭上无数人脉。要是被皇上发现,还有被降罪的危险。所以恩师从不做这种事。

  可看赵伯爷的样子,似乎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他不由对赵元勋的态度又殷勤了几分,立刻叫人拿了纸笔,写了几个地方和官职以及姓名,交给赵元勋:“赵大人看看这些合不合适。”

  见赵元勋又要站起来行礼,他连忙按住对方:“你我兄弟,不必这么客套。要是赵大人不嫌弃,我虚长赵大人几岁,赵大人唤我一帆兄即便,我唤你建瓴。”

  一帆是张顺的字,赵元勋字建瓴。张顺这一改称呼,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了几分。

  赵元勋自然无不答应。


  (https://www.dingdiann.cc/xsw/2604/5710580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