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 第171章 德治与法治

第171章 德治与法治


倒不是会违反律法之类的,只是在道德层面,会被人戳脊梁骨。

    徐妙云心软,她不忍心看到一个家族就此绝后:“爹,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刘大人在官场上颇有名望,而且大公无私,很被陛下青睐,难道陛下会因为他儿子做出的事情,牵联到刘大人?”

    面对徐妙云的询问,徐达看的能更清楚一些,他笑着说道:“这是陛下的问题,和女儿无关,你现在考虑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我?”

    徐妙云不明白徐达为什么会这么说。

    可现在徐达说她有问题,也没有反驳,而是坐在椅子上安静的听。

    “对,就是你。”

    徐达把手放在椅子扶手上,伸出食指指着徐妙云:“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是否要寻求一个公正,一个合理的结果,朱楷这竖子做事虽然跳脱、不按常理,在应天府胡作非为,但有些事的尺度他掌握的很好,他做的事情是在改变大明,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他都会按照规则去做,该交的税一定交,做的生意也坦坦荡荡,本本分分,不会有什么官商勾结,所以你在做事的时候受到他的影响,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可是,在大明,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朱楷一样按规矩办事,他推动商业在大明的发展,也让陛下逐渐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商业的发展容易滋生腐败,陛下又对腐败深恶痛绝,所以在这一块的监管上,陛下非常严苛,刘文福在外面做的事,陛下或许早已知道,只是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处理这件事。”

    朱元璋知道了?徐妙云皱起了眉头。

    如果朱元璋知道,她无论想什么办法,都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局。

    刘文福必死无疑!

    但随即,徐妙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可、可陛下为什么,为什么不处理这件事呢?您不是说,陛下对贪腐深恶痛绝吗?”

    “我说了,这是陛下的事,不是你的事,你不需要考虑这些。”

    徐达依旧是那副临危不变的样子,继续对徐妙云说道:“你现在考虑的应当是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不是去想其他人怎么处理这件事,明白了吗?”

    徐妙云听得似懂非懂,但也是点点头:“我知道了。”

    看到徐妙云的答案很勉强,徐达也不着急,只是笑呵呵的对徐妙云说道:“女儿,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皇宫里,你看到的都是很‘白’的一面,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家里把你保护的很好,陛下和皇后,还有太子,都竭力的在保护你,不至于被外面的‘黑’盯上,不过你生活在皇宫,又是朱楷的媳妇,有些事你怎么可能不经历呢?”

    “无论黑白,你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你要明白公平公正,你要自己做出判断,刘文福可以死,但如何做才能让刘崧不至于绝后,不至于无法接受刘文福的死,这是你需要考虑的事,陛下如果知道刘文福违反律法,却没有立刻处理,你说他在等什么?”

    徐妙云犹豫了一番,随后说出了她的判断:“等……等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对。”

    徐达点点头,“刘文福死罪,但刘崧却不至于绝后,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说着,徐达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保持本心,权衡利弊,你这么做,无论再怎么走都不会差。”

    “我明白了。”徐妙云对徐达感谢道,“谢谢爹解惑。”

    “哈哈,这有什么好谢的,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

    徐妙云从家中离开,随后便派人找到刘崧的夫人,告诉她想要送走刘文福最好尽快,否则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变故,可是刘崧的夫人在吕氏那儿得到信誓旦旦的保证,她自然不想刘文福前往北境那种苦寒之地。

    刘文福去了北境,和被流放有什么区别?

    爱子心切的刘崧夫人果断拒绝了徐妙云,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看到刘崧夫人突然改变的态度,徐妙云也猜到了她改变态度的缘由。

    索性把这件事放下,专心的去处理其他事情。

    当然,徐妙云也知道,她和吕氏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因为这件事出现裂痕,无法调和。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

    保持住本心,才是最重要的,徐妙云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她要做到相对的公正和公平。

    至于吕氏那边……

    她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朱标没有给她一个确定的答复,刘崧的夫人追问结果又追问的急切,现在的她现在已经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吕氏都快疯了,她很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为朱标好,他为什么不肯接受自己的好意?

    明明没有做错,可大家为什么不认可?

    吕氏想遍所有人,唯独没有想自己的原因……

    ……

    坤宁宫中。

    马秀英和朱元璋在宫殿内,看着朱楷送来的羊毛布。

    羊毛布是为御寒准备的,朱元璋捏在手里,眼睛里尽是喜色:“这布摸着舒服啊,又厚又软,感觉就非常暖和,咱大明的冬天,以后就不怕冷了啊。”

    想到羊毛布是出自朱楷的手笔,朱元璋不由得啧啧称奇:“朱楷这小子,还真会创造惊喜,原本以为他在草原上干不出什么成绩,没想到竟然给咱制造出羊毛布来,嘿……这小子又发现了一个赚钱的门道啊。”

    “你只看到楷儿赚钱,怎么没想过楷儿花多少?”

    马秀英不由得翻了个白眼,随后对朱元璋说道:“别的不说,就说楷儿在辽东招的人,盖的房子,开发的土地,建设的驰道……哪样不花钱?”

    “……好好好,我不打他主意好吧?这羊毛布的生意都是那竖子的,我不和他抢可以吧?赚的钱都是他的。”

    朱元璋无奈的翻白眼,马秀英和朱楷都开始缔结联盟了,自己就算想从朱楷手里掏钱……也只能孤军奋战,朱标和马秀英都是朱楷的人,自己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么一想……朱元璋立刻不淡定了,原来以为孤军奋战的是朱楷,却没想到周围都是朱楷的人。

    羊毛布的出现,让朱元璋和马秀英都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利益,别的不说,就说百姓们有了羊毛布织成的衣服,在冬天的时候会少冻死多少人?

    就这一点,朱元璋就可以和唐宗宋祖比肩。

    但他不是只有朱楷一个儿子,他还有朱标、朱樉和朱棡、朱棣……这些孩子里面,目前最让朱元璋操心的,就是朱标了。

    朱樉和朱棡、朱棣都跟着朱楷去混了,估计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倒是朱标在应天府,要承担很多方面的事情,有一些表现让朱元璋对他并不是非常的满意。

    尤其是最近刘崧他家里的事情。

    朱楷对朱元璋说过,盐、铁两项,关乎大明命脉,这两样东西一定要紧紧的抓在手中,不能有任何人染指,朱楷都那么严肃的提醒他了,朱元璋又岂能不放在心上呢?

    刘崧儿子做的事情,朱元璋清楚,之所以没有立刻处理,是因为朱元璋认为,律法之外还有情理,朱元璋厌恶贪污不假,但他并不是不讲道理,刘崧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刘文福死了,老刘家就绝了后。

    人家读书几十年,现在进入朝堂为大明效力……

    这效力着呢,自家断子绝孙了,这种事朱元璋不会做。

    只可惜,刘崧只想着保他儿子,却没有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朱元璋给足他们时间,如果到了时间还不能解决好,朱元璋可不管什么断子绝孙与否了,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我今天也发现,楷儿的媳妇也怪怪的。”

    马秀英把她看到的说出来,朱元璋听到后冷哼一声:“还不是吕氏……胡乱给别人出主意,到时候给太子落不下人情,还会损失标儿的威望!着实愚傻!”

    朱元璋把事情看的透彻的很:“吕氏这么做,纯粹就是在败身份,以后她的名声在应天府臭了,看她到时候还老实不老实。”

    “等到那时候,什么都晚了。”

    马秀英摇摇头,也有些后悔让朱标娶了吕氏。

    原本还想着吕氏出身书香世家,多少是知书达理的。

    现在看来哪里知书达理了,就是一个惹祸精。

    “以后再娶亲,让标儿自己去选吧,我们少打听。”

    “嗯。”

    朱元璋虽然答应下来,但却并没有想着这件事就这么算了的。

    刘崧平时挺精明的一个人,现在居然也开始糊涂,这让朱元璋心里很生气:“不过,有些人还是要给他们一些教训的,否则就忘了咱朱元璋是吃肉的了。”

    马秀英懒得去管朝堂上的事,只是叮嘱朱元璋,不要让身边的人寒了心,该有的安排都要安排好……朱元璋听着马秀英的唠叨,也不反驳,在旁边嗯嗯嗯的应承着,至于执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那和马秀英就没什么关系了的。

    在古代,在谈及律法的时候,总会牵扯到‘德治’,也就是说,道德是在律法之上的,各地的官员在判案的时候,也会遵从德治,比如说有个人抢劫是为了给父母或者妻儿治病,逼不得已才这么做,官员在审案的时候,就会考虑到他们做事的目的是什么,虽然会惩罚,但也会宽大处理。

    比如刘崧的儿子刘文福。

    刘文福勾结盐场官吏,贩卖盐引,甚至还和一些商人勾结,从一些打铁作坊里面购买成块的铁块悄悄售卖……如果往严重的说,刘文福干的是倒卖军械的买卖,杀头都是轻的。

    再严重些,让刘文福诛三族都没有问题。

    可惜,朱标对事情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有很多细节被吕氏隐藏,无法及时的把所有消息探听清楚。

    不得不说,古人说妻贤夫祸少这句话,是真有道理。

    对于刘崧,朱元璋并没有忘记,在某次大朝会结束后,朱元璋单独把刘崧留下,让他把儿子刘文福送到北境去,同时也暗示刘崧,他儿子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他在外面做生意不是赚了很多钱吗?正好多娶两房婆娘,赶紧把孩子给生出来。

    把孩子生出来……这就相当于,朱元璋只给刘文福一年的时间,一年时间过后,不管刘文福有没有生出孩子,他的下场都只会是一个死。

    刘崧听到朱元璋的话,如丧考妣,可他却没有任何反驳的机会。

    他没有丹书铁券,也没有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这份情义在,朱元璋不会给他太多面子,如果刘崧还不知死活的给刘文福求情,那结果只会是惹怒朱元璋,到时候他们老刘家连个人都剩不下。

    “行了,咱不提朝堂上的那些糟心事了。”朱元璋摆摆手,不想再提朝堂上的事,对马秀英说道:“马上就到冬天了,咱打算在入冬之前,去北方转转,楷儿在北方做的声势浩大,草原和辽东,现在已经有人口接近两百万,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建设,草原和辽东已然成为一方热土,咱想在年底前去北方看看,看看楷儿做出来的成绩。”

    “行。”

    马秀英咬了下嘴唇,对朱元璋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出去看看……对了还有李氏,朱樉和朱棡都去了封地,今年是不能回来过年了,我想让她去北方,陪着朱樉和朱棡去过年。”

    孩子们不能在一块过年,朱元璋虽然不情愿,但他也知道,洪武七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大明的革新也就在这一年开始,所以今年注定不能在一起过年。

    不过,只要能把大明建设好,这些牺牲都是有意义的。

    “成。”

    朱元璋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朱樉和朱棡去了北境,李氏在皇宫里就像孤寡老人似得,朱元璋又不会时常光顾,与其让李氏在深闺中幽怨,不如让她和孩子们过个好年。

    至于把李氏留在皇宫里当人质,以防朱樉和朱棡造反……

    根本不需要,这俩人跟着朱楷还能造反?

    要造反也是朱楷造反,他们两个跟着而已。

    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他对家的概念非常深刻,攥着马秀英的手,朱元璋唏嘘的说道:“今年刚开始,要忙一年,明年过年的时候,咱家又可以团圆了的。”

    明年何止是团圆啊,你们老朱家又会有好几个小崽子出生吧?(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n.cc/xsw/21456/2318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