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南洋的人才暗棋(第一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 农门丑媳要翻天 好好的流放怎么变逃荒了 太子的娇软哭包只会点香 王妃她娇软动人,惹上王爷逃不掉 娇滴滴外室跑路后,太子他发疯了 这仙,不能修了 抄家后,我靠亿万物资成团宠 九爷别虐了,夫人带崽跑路了 拒绝流放剧本,我只想种田
在南洋大学的电子试验室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器!”
尽管它只有巴掌大小,而且只能显示静态图片——或者说数字,可是却汇集着他们数年的努力付出,多少个日夜,多少汗水凝聚成为一个小小的液晶显示器。
它瞧起来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林鹏杰看着它上面显示的数字时,忍不住嘀咕道:
“这么大的像素点,看起来用处不大啊!”
“哈哈,这只是一开始,以后会更好的,电视机用的CRT显示器,一开始也满是雪花点呢!”
王路哈哈大笑道,
“我敢说,未来肯定是它的世界,只要我们进一步发展它,你看它背后没有CRT的笨重粗大的显像管,无论是安装还是使用,肯定比CRT显示更方便。”
“而且还非常省电。”
试验室里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的时候,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只能显示大像素图片,甚至只能显示简易数字的显示器,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可以肯定,在液晶显示领域上,他们又一次开创了新的时代。
超越时代的发明,一开始时候,或许不会为人们所注意,但等到它大放异彩的时候,人们才会惊讶的发现,世界就是在这种悄无声息中,被一个又一个看似没有关系的发明所改变的,有一些发明看似似乎都是不值一提的。
但也正是他们改变了世界。
当他们在实验室里挥洒着汗水的时候,在南洋的各个领域内,还有数以十万计像他一样的研究人员,在那里努力的工作着。
百年树人,虽然南洋建国不过十五年,可是得益于当年像是“收割机”一般的人才收割,使得南洋仅仅只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才的迭代。
十五年前,南洋发展的智力基础是德裔科研技术人员和日裔科研技术人员,而十五年后的今天,南洋培养的人才已经成长为科研的中坚力量,这种改变是润物无声,就是在不经意之中发生的改变。
甚至就连同许多大学里,唐山裔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对于南洋来说,六一年实际上就是一道分水岭。这一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南洋终于实现了某种真正意义上的蜕变,这种蜕变注定将会改变所有的一切。
就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也是在这一年被真正的改变了!
“现在,这里的南洋学者已经越来越多了。”
在国家试验室参观的时候,李毅安同样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很多科研人员都是唐山裔的,这和过去明显的不一样。
“是啊,从南洋大学四六年招生,当年招生13167名学生,四九年有12531名学生毕业,说起来,还是那些年招的人多啊。”
袁家骝的语气颇有些感慨,在可以从唐山招生时,南洋五所大学和三十余所高等学校,每年可以在唐山招生超过十万人,当年大有一副纳尽天下英才的感觉。
“是啊,算起来,这些年,南洋的高等教育培养了上百万人才,也就是靠着这些人才,才有了南洋的今天。”
其实这是需要感谢唐山的诸多志士仁人的,如果没有他们在抗战时期排除万难,发展教育,南洋的大学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敞开招生。抗战结束的那年,唐山当年毕业的中学生高达25万余人,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有机会上大学,而南洋大学基本上是敞开招生的,当年的五大招生满了,还有职业学校。
总之,主打一个敞开招生。
其中到底有多少人才,有多少人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正是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南洋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为南洋的“技术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李毅安一边走,一边说道:
“这些年,咱们自己的中等教育也起来了,在生源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培养的问题。”
南洋的高等教育模式既打着德国烙印,同样也深受英式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集两家所长,南洋的本科教育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教育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毕竟,大学里的教授,当年大都来自德国,虽然这些年有不少德裔教授返回了德国,但是伴随着经济上的腾飞,大学里又多出了许多英美学者。
有大楼不一定是好大学,但是有大师的学校肯定是不差的。
就这样,两个人在南洋大学的校园里一边散着步,一边讨论着人才培养的问题,其实,现在李毅安对国王试验室的“技术偷渡”已经不多了,相比于“技术偷渡”,他更倾向于周末时的“学术沙龙”,就是和各界青年学者一起讨论学术问题,通过讨论的过程,向他们“偷渡”一些领先于时代的科学理论。
而这样的科学偷渡,最大的好处就是独立创新。
其实,李毅安完全可以像早期发展时那样,直接甩出几本书,甚至几件实物,让他们去研究,然后去山寨。
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扼杀了南洋的创新精神,为了自主创新,适当的牺牲一些速度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毕竟,李毅安的认知也就领先时代七八十年而已,南洋,不可能永远都扶着他的这根拐杖,况且在很多科学领域,他也是一知半解的,即使开启了技能学习,技能知识水平,也不能超过穿越时的水平。
所以,创新非常重要。
而李毅安所需要就是在南洋的创新之路上,给他们加上一个助推器,通过与那些青年学者的聊天,为他们指明一些方向,减少研究上的歪路,
就像几年前和高琨的聊天就产生了一个积极的作用——几个月前,南洋的第一根试验型光纤,已经投入使用,从这一点上来说,足足领先时代整整二十年!
当然了,光纤的提前问世,又与国王试验室在李毅安提供激光技术资料,有着直接的联系,毕竟,没有激光,就不可能有光纤。
“……除了国内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有就是留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留学生去招揽其它地区的人才,比如日本的,韩国的,欧洲各国也是同样。”
虽然李毅安从来没有给过留学生特别的优待,但并不妨碍他对留学生的重视。
“阁下所言甚是,东亚以及欧洲各国都有大量的人才,能来南洋留学的也都是其中精英,留在南洋,自然会对南洋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不过……”
袁家骝想了想,说道:
“教育部和各国都签署有协议,公派留学生是必须要回国的,移民局那边也不会向公派留学生发放签证,所以只有半自费留学生,有机会留在南洋,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啊。”
“谈不上损失,这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
李毅安笑了笑,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
其实在留学生的培养上,美国人的弄的“庚款留学”就是一个非常的例子,就像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信中写到的一样——哪一个国家能做到教育这一代的青年中国人,那个国家就将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可能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詹姆士的看法是极其准确的。
“您是说培养亲南派吗?”
袁家骝下意识的说道:
“他们回到本国之后,肯定会成为各行业的精英,尤其是日本、韩国、西贡、菲律宾……这些国家都是落后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会让这些留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而南洋的留学经历,也会让他们成为其国内的亲南派……”
听着袁家骝分析,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如此,毕竟,这些国家将来都会是亚洲经济圈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要在这些国家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亲南派”,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这些国家和南洋的贸易,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合作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的合作。这些亲南派就会成为这些国家的骨干,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甚至有机会进入各国高层,这必定会有助于我们的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工作是什么呢?
李毅安没有说,当然袁家骝那也没有问,毕竟作为科学家,有些上的事情他是不会去过问的。
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下一步,就是把那些国家变成南洋的小跟班,就像美国与西欧各国一样。
在提到那些国家的时候,李毅安的脑海中忍不住浮现了另一个国家——韩国。
算算日子,现在,韩国那边的那个家伙差不多应该行动了吧。
想到朴正雄,李毅安不禁有些期待了,虽然那个家伙只有一米六五,但是……确实改变了韩国啊!
想到这,李毅安的嘴角轻扬,看着远处的那些学生,那些学生里,肯定也有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吧!
他们就是南洋在韩国布下的棋,至于那些棋子在未来能够走到哪一步,虽然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朴正雄上台之后,必定会发展经济,他想要发展经济,就离不开这些人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南洋为韩国培养数千名人才,他们早就进入了韩国的方方面面。
未来的韩国到底是亲南,还是亲美……其实,答案早就注定了!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n.cc/xsw/18632/221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