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高产谷种,当代神农
蒋文渊感恩他们的善良,直言等收秋后除了允诺的工钱,每人再多发一两银子的奖金。
将来若是家里置了良田,想要种谷子的,也可来他这里买谷种。
当然,若是弄虚作假的,别说什么买谷种的话了,直接以欺诈罪论处。
县衙的大牢管吃管住,还有老鼠蟑螂提供夜间叫醒服务,包您满意。
因着蒋文渊并未对外保密,故而没过多久,差不多大半个青州都知道,皇帝赏给县令大人的庄子里,种出了有普通稻穗三个那么长的高产水稻。
知道归知道,看热闹归看热闹,却是没人有胆子下手偷。
不说“皇帝御赐”四个字本就是威慑。
还有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轮换的羽林卫守护。
加上不定时来打卡的朝廷的司农官和县衙的衙役。
再加上蒋家雇佣的长工们自动自发的严密防护,外人想偷,门儿都没有。
八月初八,大吉大利。
蒋家的庄子,在无数青州百姓期待的眼光中,开镰了。
长工们分成了三拨。一拨负责收割。
一拨负责把割下来的谷子搂到四方大斗里摔打脱粒。
一拨儿把打下来的谷子装筐用马车拉回西津渡晾晒。
等晒干后,吹去秕谷,再过秤统计产量。
为确保这事儿的公平公正,也为了上报产量时少些麻烦,蒋文渊把这事儿全权交给其中的两位农官,他不插手。
蒋禹清也来了。
她喜欢这样热闹的丰收景象,只是对那个打稻子的大斗有点儿意见。
这玩意儿着实太原始了些,费时又费力。
上辈子长大的福利院也有几亩稻田。每当稻子收割时,院长妈妈都会把一些大的孩子们带上,是帮忙也是在变相的教授她们生存技能。
那个时候用的就是一台用脚踩作为动力的打稻机。
几块板子搭起来一个半开放式的大木箱结构,中间是一个大滚桶,滚桶上布满了倒v形的尖齿。
两端连接一大一小相互咬合齿轮组,用前置的脚踏驱动。
样式并不复杂。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气完全可以做到。
看了一会儿后,她便爬回马车上,从灵境里拿出纸笔,快速的画起图来,不知具体尺寸也没关系。
她爹绝顶聪明,相信只要看个大概就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团子手艺不太好,线条歪七扭八的,勉强能看出个大概。
但架不住她有个对女儿百分百分信任的老爹。
在蒋文渊的潜意识里,只要是女儿给他的,那都是好东西。
他拿着这小儿涂鸦似的纸张,横过来竖过去的看了几遍,还真叫他看明白了。
这分明就是个新式的打谷筒,若真做出来了,打谷的效率起码要翻上几倍。
蒋文渊狠狠的在宝贝女儿的头顶上亲了一记,拿着画纸屁颠屁颠的找司农官去了。
于是乎,大家就这么看着这仨大官,丝毫没有形象的,坐在一堆刚刚打完的谷草上,围着张小破纸比划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没过一会,其中一个司农官拿着画纸风一样的跑走了。
那步子欢快的,不知道还以他是去相小媳妇儿了。
在县衙许以重金后,不过三天,脚踏板的打谷机样品就做出来了。
蒋文渊让人把这大家伙搬到田里,卷了裤腿儿亲自上手一试,嘿哟,可真是太好使了。
脚下稍稍一带,那滚桶便转的飞起,禾把子把上一放,只听:“唰啦啦”一声,紧贴滚桶的谷子就被打下去。
手上稍稍一翻,把禾把子翻了个面“又是“唰啦”一声,禾把子上的谷子就被打得干干净净,只剩稻草了。
总之,这玩意打得干净不说,速度还快,不累人。
这样的神器,当然要大力推广了。
于是乎,蒋文渊又连夜下了十台打稻机的定单。
虽然今年是使不上多少了,可还有来年,年年得使。
天公作美。
秋收时一直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庄子里的稻谷收完五天后,谷子也晒干了,吹去秕谷。剩下的就是称重入仓。
三位司农官,亲自监督过称,过一担记一担,用了足足两天时间方才称完。
最后一算,1076亩田,收了847888斤,平均亩产788斤。
这个亩产比起前世的杂交稻产量,完全不够看。就是与寻常的常规稻相比,也是比不上的。
但,这里是古代,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只有最基础的农家肥,有这个产量也算是很不错了。
也幸好,这个品种的谷子遗传基因稳定,可以自行留种。
蒋禹清眼里只能算勉强的产量,在这些古人眼里那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普通的良田亩产撑死了三百斤出头,县令大人却能种出788斤的亩产,足足翻了二倍还多,百姓们眼睛的都是红的。
消息出来后,疯狂的百姓们将县衙围了个水泄不通,想要购买高产谷种。
到了这个地步,这些新收的粮食已经不是他说了能算的了。
然而,折子还在进京的路上,他也没有好办法。可如果不拿出个章程,百姓们那里怕是不好交待。
蒋文渊没有办法,决定先斩后奏,当天就于县衙外面贴出告示。表示原意将高产谷种以平价卖给百姓。
至于怎么卖,什么时候卖再另行通知。随后,蒋文渊又翻看了一下全县所有田亩数,心中大致有了计较。
寻求了几位司农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决定,留下足够全县田亩的粮种数量,其余的平均分配给隔壁的几个县。
总不能他吃肉,同僚却连口汤都喝不上,这样就是真的招恨了。
高产谷种为30文一斤,每亩谷种用量为6-8斤。
由各村里正和村长,统计该村需要购买高产谷种的田亩数,同县衙存档的户籍田亩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到县衙统一购买。
其间不得转让转卖。一经发现,其所在的村全村取消购买资格。
这就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那些大地主、大商贾,或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使手段,钻空子。
蒋文渊可不想为那些驻虫作嫁衣裳。
制定好细则后,蒋文渊再次就此事写了一本折子,使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京城。
自打去年的红薯后,青州就成了皇帝的重点关注对象。特许青州县令蒋文渊的折子可以不经过州府,直达天听。
尤其南方的稻谷进入秋收后,夏景帝几乎每天都要问一遍,可有青州的折子送来。
直等到过了中秋,到了八月底,让满朝文武望眼欲穿的青州信使终于进了京。
底下的人不敢怠慢,忙将信件呈了上来。适逢大朝会,听说青州的折子到了,大臣们纷纷伸着脑袋张望。
即便早有心里准备,但看到折子上,新谷种亩产788斤的产量,夏景帝还是忍不住连声叫好。
“好、好、好啊!这个蒋文渊,可真是朕的一员福星。亩产788斤的稻谷,满世界也只有我大夏能种出来,哈哈哈哈!”
大臣们一看皇帝这架势,得嘞,真是大喜事。
于是齐声恭贺:“恭喜陛下得此良种。”
当然,这回再没人敢质疑蒋文渊做假了。
你当陛下派去的三位司农官是摆设么?没看那折子上按着三个鲜红的手指印儿!
除此外,司农官们还随折子一并送来了两张图纸并一个精巧的小物件。
夏景帝看完信件后,方知这竟是一个新式的打谷机模型。
就是这么个算不上多复杂的玩意儿,竟能把收稻子的效率提升了二倍不止。
也就是说同样的田亩,同样的稻子,收获所需的时间只需从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
司农官建议,明年起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而提出这个构想的,竟然只是一个年仅两岁半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蒋文渊的小女儿。
据说,她是在收稻子的时候,看到打稻子的谷斗,突然画下来的。她画完后就把图拿给了父亲蒋文渊。
蒋文渊看过后觉得大为可行,便拉了他们一起研究构画了细节,经几次试验后,最终做出了十分好用的成品。
下朝后,夏景帝将那张巴掌大小,绉巴巴勉强称之为图纸的纸张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
纸上的线条歪七八扭的,隐约能看出大概轮廓。约摸是用削尖的细炭条一类的东西画的,笔触十分稚嫩。
再联想到作画者的年龄,能画成这样也算是难得了。
夏景帝问李得顺:“那小丫头真有那么聪明?”
李得顺莫测高深道:“这个,奴才说了不算。不过,奴才听说,今年早些时候,邱神医将她收入门下作了关门弟子。”
闻言夏景帝若有所思。
邱神医的大名,整个大夏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连如今的太医院院正都是他的弟子,整个太医院中至少有小半数都是扁鹊谷的门人。
实实在在的高人中的高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牛人,竟然将一个才两岁的小女娃娃收作了关门弟子,此女的天赋可见一斑。
比寻常谷种产量高出三倍的高产粮种,谁不想要。
就在众臣暗搓搓想法儿打主意的时候,蒋文渊又一封折子送进了宫。
夏景帝看后,朱笔御批了一个大大的“准”字,并在旁边的空白处附了几行小字。
“高产谷种与红薯,事关国体,着青州县令蒋文渊全权处理。胆敢乱伸手者,可先斩后奏。”
批完后,便命人取来随身佩剑,与奏折即刻快马加鞭发往青州。
见此情形,原本蠢蠢欲动的一些势力,立即偃旗息鼓。
皇帝陛下佩剑都赐下去了,再凑上去那不是头铁,那是蠢。
且说蒋文渊收到皇帝的批复与天子佩剑后,感动得无以复加,恨不能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捧着佩剑面朝皇宫的方向山呼万岁,磕头谢恩。
蒋文渊,一个上任才一年多的县令,不仅封了伯爵,如今更是被赐于天子佩剑,享先斩后奏的权利。
这待遇,也就是历朝历代,代天子巡守四方的钦差才有了。
消息传开,零州府一众大小官员,那是各种羡慕嫉妒恨,但也仅限于此了。
能得天子如此信任,蒋文渊在感动之余也颇觉压力山大。
好在如今权利在握,做起事来再也不用缩手缩脚,总归是利大于弊端。
时间在各方的揣测中很快来到了十月,今年种下的红薯到了收获期了。
随着各家种下的红薯获得丰收,西津渡和秀水湾是处处欢声笑语。
他们种的红薯的,侍候得好,产量的高的有五千来斤,产量低的也有四千一二百斤。
除了每家允许留下的一百斤种子外,其余完好的以五文一斤卖给县衙。仅这一亩地就得了二十多两银子,脱贫致富不在话下。
但凡种了红薯的人家,嘴巴都快笑岔了。
现有的地瓜收完后一统计,144亩红薯,除去各家留种的100斤,共计收上来626400来斤。这其中并不包括蒋家收完西瓜后种的那23亩。
折子送到京城后,又引起了一次大地震。
夏景帝高兴之余,更是下旨册封蒋文渊为“青州候”世袭三代始降,食邑千户。
其女蒋禹清,构画新式农具打稻机有功,赐封“乡君”,封号“灵惠”。
百官们羡慕嫉妒蒋文渊得圣宠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必竟人家是真有本事,说是当代神农也不为过。
(https://www.dingdiann.cc/xsw/174/60397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