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 > 第645章 这也能叫做‘讪谤君上’?

第645章 这也能叫做‘讪谤君上’?


福康公主递上一张试卷,道,“爹爹,这是元若会试的答题,你看看。”

        老皇帝接过卷子,就被上面的字给惊艳到了。潇洒清劲,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大赞道,“真是好字!笔法遒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手指卷子,“这是衡哥儿写的?”

        福康点点小脑袋,“我亲眼看着他写的。”

        “真是一手好字啊....不逊于欧阳询的楷书。”老皇帝感慨一声,接着把试卷仔细看了一遍,辞艺精通,文笔流畅,切合题意,排在会试前三没什么问题。

        “爹爹,觉得如何?”

        “嗯,写的不错。”

        “我也觉得写的非常好,有会元的水准,可只排了倒数第二。”

        老皇帝微微皱眉,拿起卷子再看了遍,整篇文章没犯什么忌讳。

        福康公主道,“元若抱怨科举评卷不公,他原想着‘连中六元’,给齐家长脸,给爹爹一份惊喜,没想到次次都是垫底。元若希望这次殿试,爹爹能给他一个公平。”

        这点小要求,老皇帝一口就答应了,“还有呢?”

        福康公主道,“他就和我说了这事。”

        老皇帝看了眼女儿,“真就这一个条件?!”

        福康公主道,“当时驸马也在,我们也挺奇怪。对了,他还让驸马作为媒人,去盛府提亲。”

        这么大一笔钱财,就为了个状元头衔?

        齐衡可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

        老皇帝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到什么头绪,突然看到坐在对面的女儿,灵光一闪,自家闺女虽然算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也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不会是打的....?

        ......

        “陛下....陛下!”老皇帝感觉手肘被人推了两把,马上回过神来,看了看手中的考卷,“朕记得殿试的时候,齐衡这小家伙,不到一个时辰就写完了卷子。

        把他的卷子拿来,朕想看看这小家伙写了些什么。”

        齐衡的卷子?!...

        一众阅卷官的脸色都变得有些愤然。

        宰相曾公亮拱手道,“陛下,齐衡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殿试文章大放厥词,讽刺朝廷,妄议朝政,讪谤君上,攻讦圣人,实为臣民所共愤,天地所不容,臣奏请革除齐衡贡士功名!。”

        “臣附议。”

        “臣附议...”

        堂内的所有阅卷官齐齐出列大声附和,摆出一副与齐衡不共戴天的架势,让老皇帝吃了一惊,又有些好奇,齐衡这小子到底写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重臣们一个个的被刨了祖坟似的。

        “卿等常常劝朕效法尧舜,轻视魏武帝。且我朝从不以言论罪。把齐衡的卷子拿来,朕倒要看看此子如何狂悖。”

        曾公亮拿起放在书桌的一角一份试卷,递给了官家。

        接过试卷,看到熟悉的字体,老皇帝就想到了会试排名,瞥了眼站在不远处的会试主考韩琦,做事不公,以权谋私,对其的评分-20。

        《主圣臣贤诗》,不算出彩,但也没什么毛病,中规中矩。

        《民监赋》的破题: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意思是,大宋因官家你而强盛,百姓因你生活富足,你就是大宋的伟达领秀,伟达舵手,是全大宋百姓的启明星。朝廷只要监察各项事务、戒除弊端,就可以让民众安居、民心归一。

        这马屁拍的....比什么宽厚从谏,仁厚近人,高了好几个档次。

        老皇帝整个人都变得轻飘飘的,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喜欢听好听,最重要的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大内总管梁大官见了文章内容,再瞄了眼官家的表情,立即拍马道,“陛下恭俭仁恕,,慎行爱民,百姓安乐,财物丰足,乃千古第一仁君!”

        老皇帝听得心花怒放,但他还是个要脸的,嘴上自谦道,“此谓太宗太祖先帝之行事,朕万万不及也。”

        拿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水,再看了眼宰相,眼中带了一丝不满,这也能叫做‘讪谤君上’?

        宰相曾公亮眼观鼻鼻观心,好似没看到皇帝的目光。

        老皇帝哼了一声,低下头继续看文章,越看越是动容,原以为是单纯马屁文,没想到竟然给出了解决朝廷的难题之一---冗官的方法。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兵变夺权起家,因此生平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别人会以他为榜样,夺取老赵家的江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答桉。那就是设立一套多部门相互制衡的制度,从而降低权力过度集中在个人手中的风险。结果一个官几个人做,官僚体系越来越臃肿。

        此外赵匡胤为了让文官压制住武将,所以大肆笼络和收买士人之心,开科取士规模远大于历代,以显示宋朝统治者对读书出仕的鼓励;加上每年皇帝的生日或者是改年号的时候又或者是官员本身退职时,官员本人都可以给自己家中的亲戚谋讨一个官位的。

        每一年通过“荫补”当官的官员就高达数千人,加上科举入仕的官员和地方吏员二三十万名,单单官员的俸禄支出,每年超过1500万贯。

        另外每年的军费开支差不多是5000万贯,两者总计在7000万贯上下。

        也就最近几年,三司的财政收入每年都有增长,才避免了朝廷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王立冬解决办法,就是改制御史台。大宋的御史台和‘己委’功能类似,负有监督百官、典正法度的重大职责。

        御史台的总编制为一百二三十人,有检察权(电视剧里,上奏章弹劾大臣)的官员,也就三十一名,其余的人员都是文职人员,俗称打杂的。三十一个御史监督全国4万多名官员,可想而知效果会怎么样了。

        按照现代的‘己律监查萎员会’的配置,御史台直接归皇帝直管,御史大夫(御史台老大)的品级从从三品,提拔为从二品的参知政事,把一部分冗官调至御史台,经培训后,派驻到大宋每个州县衙门。

        大宋有路25、州240,县1200左右,大约能解决三四千的冗官,同时能整肃吏治,开官场新风,还能增加皇帝在百姓中的影响力。

        老皇帝激动的一拍书桉:“此赋规模甚伟,自应作状元。”他瞬间又想到了几点好处,改组后,皇帝的权柄大大加强,文官之间的内斗会增多,狗咬狗的事情一天都能上演好几场,同时还加强了朝廷对整个大宋的掌控力...

        只是,可惜了....

        太晚了。

        老皇帝看向卷子左上角,八个“叉”,自从自己登基至今几十年间,还从没看到过一份试卷有这么低的评分,不满的扫了扫众阅卷管道,“这么好的文章,竟然被卿等认为是‘妄议朝政’,众卿就是这么湖弄朕的?”

        宰相曾公亮一脸澹定,拱手道,“陛下,还有一篇‘儒者可与守成论’。”

        老皇帝随即把视线移到下一篇文章,《儒者可与守成论》。

        齐衡的文章核心观点,文官士大夫只在乎自己家族,根本不会关心大宋王朝的利益。当大宋利益和家族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都会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让士大夫治理国家,守卫赵宋皇室打下的江山---白日做梦。

        孔子十三代孙孔霸,被汉朝老刘家封为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800户,子孙世袭。宗圣侯(魏)、奉圣亭侯(西晋)....文宣公(唐)。历代孔府的当家人,老刘家、老曹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

        可每次朝廷更替,第1个投降新政权的往往就是衍圣公们。而士大夫们有样学样,一旦面临新旧王朝的更替,马上就抛弃旧王朝,转身投靠新王朝,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看到这里,老皇帝只觉脸上被‘啪啪啪’扇了好几个大嘴巴子。

        他可算是历朝历代皇帝里边,跪舔曲阜孔家第一人。

        几年前不但封了孔丘嫡孙为衍圣公,世袭罔替,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府的地位。

        35万贯!......全是他一文一文省下的私房钱。

        瞧见皇帝的脸色变得漆黑一片,众阅卷管都是一副等着看好戏的眼神,刚才这位可是大赞齐衡的文章,说是该为状元的...

        “陛下,已经过了子时三刻(23:45),夜已深了,该回宫休息了。”官家第一号狗腿梁大官立即递上了台阶。

        老皇帝一摆手,明天就是发榜之日,这事今天就得定下来。一边是遵从了几十年的儒家学说,一边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思虑了半盏茶的功夫,官家站起身,把手中的卷子递给了宰相曾公亮,“齐衡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就按众卿的意见。”

        他这辈子广施仁政,最后却落了个后继无人的下场,就剩下几个可怜的闺女....

        这个世界上有99%的事情,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包括婚姻。

        女儿和女婿不和,主要是驸马的长相和性格都不讨喜,外加没有足够多的银钱。以后两人一年有了几百万贯收入,女儿对女婿那丑陋的相貌,容忍度就要高许多。

        就算两人的婚姻以后出了变数,一年两三百万贯的收入,也能让闺女活得无忧无虑。

        】

        众官员惊讶无比,老皇帝作为儒家治国的坚定捍卫者,竟然点了齐衡为状元,不是失心疯了吧?

        宰相一礼道,“陛下!齐衡....”

        老皇帝挥手打断道,“众卿莫再多言,朕意已决。就这么定了。”说完站起身,在内官的搀扶下慢慢踱出了政事堂。

        .........................

        次日一早,东京汴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东华门外,花红柳绿,莺飞燕舞。路早已黄沙铺地,净水泼街。沿街两旁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连平时极少出门的姑娘,今日也是梳妆打扮一番,站在路边翘首以待,期待今科状元郎的风采。

        而一些达官贵人和他们的女卷早已占据有利位置,品茶交谈,眼睛却时不时地飘向东华门。

        盛家大娘子带着三个女儿,来到东华门外的仁和酒楼下,如兰想到未来婆婆平宁郡主那张冰冷脸,小腿肚不由得有些发软,拉住母亲王氏,小声道,“母亲,我...有些不舒服,要不你带四姐姐和六妹妹上去吧,我先回家了。”

        王氏一把揪住正要开熘的小女儿,狠狠瞪了她一眼,“都说好了的,你要现在回去,你未来婆婆对你更加不喜!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今天怎么怂成这样?”拽着小女儿,就往酒楼上拖。

        “母亲,母亲,我肚子真....”

        走进包间,王氏以十万分的热情和未来亲家母打起了招呼。

        “王家姐姐,你可来了,快请坐。”平宁郡主拉着王氏安排到了自己左手边的位置。

        如兰挪进包间,见到严肃脸的平宁郡主,小心肝就是一颤,抖索行了个万福,“如兰....见过郡主娘娘。”

        平宁郡主见到未来儿媳像是只小鹌鹑似的,脸色暖了三分,上下打量一番,“如儿,才一个多月不见,好像又长高了不少。”

        如兰努力挤出笑脸道,“比上月长了半寸。”

        王氏接着让盛墨兰和小六和平宁郡主行礼,平宁郡主挥手请起,随口夸了两姑娘几句后,拉着如兰坐到了自己右手位,指着身前茶几上的众水果点心,“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要是喜欢,就拿来吃,别拘着。”

        刚开始,如兰还有些拘束,平宁郡主和如兰说了几句话后,就同王氏聊起了婚礼的事情。

        如兰竖起耳朵听了一会便觉得无聊,随即拿了离自己最近的一盘玫瑰酥饼,小口吃了起来....眼前一亮,味道真不错....

        ..........

        同一时间,崇政殿外的广场上,参加殿试的三百多位贡士分成数列,站的整整齐齐。

        陈满仓心情万分激动,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要收获果实了。看到身侧的王立冬一副优哉游哉,云澹澹风轻的模样,伸手拉了拉他胳膊,凑近小声询问,“齐兄,你好像一点不在意今天的名次?”

        王立冬道,“从县试开始,我的排名一路垫底到会试,所以没什么好期待的.....”

        陈满仓也听说过王立冬和文官的一些龌龊事,犹疑道,“殿试可是当今亲自阅卷,想来齐兄的成绩不会如往常般吧?”

        王立冬看了眼太阳的位置,仪式应该快开始了,“希望吧。”

        话音未落,中和韶乐齐鸣,老皇帝今被两内官扶着走到龙椅前,艰难转身坐上龙椅,累的有些气喘。几个仁宗皇帝的心腹,看到这一幕,眼神都是一暗....好日子即将过去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当今官家接过梁大官递上的榜单,打开后缓缓念道,

        “皇右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策试天下贡士,一甲第一名开封齐衡!”


  (https://www.dingdiann.cc/xsw/16346/74357498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