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蜀山悬剑传 >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护佛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护佛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珙(元)

  ……

  白复点点头道:“如今京畿道和河南道战事胶着,漕运阻塞。一旦平定叛乱,需要尽快恢复漕运。”

  未等云雁影开口,户部书令史孙延已抢着回答。他见王江亭、云雁影滔滔不绝,早就按捺不住了。

  漕运是他份内的职能,专研数年,此时自然当仁不让。

  孙延已道:“漕运乃是天下财货的主要通道。江淮的粮食皆是通过漕运运至长安。

  如今漕运废弛阻塞,等到平叛成功,需要尽快疏浚河道,重启南粮北调。不过,战前的漕运之法有许多缺陷,可趁机变革一下。”

  白复道:“如何调整?”

  孙延已道:“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

  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朝廷的盐利雇用船夫。船工由经调为雇募。

  可以沿用前朝裴耀卿大人的办法,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可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同时,专船专用,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此法不仅能提高运粮效率,还能将专属船舶用于特定河道,杜绝翻船事故。

  漕运变革后,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粮食损耗、降低运费,更能免除江南百姓艰辛的劳役。

  根据我的测算,实施此法,江淮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不仅解决了京师一带的粮荒,还能有所储备,以备灾年。”

  户部众吏员虽然职务不高,但每日操持具体事务,对朝堂财税的理解甚为深刻。一旦给与言政的机会,让其畅所欲言,就能集思广益,很快讨论出无数开源节流的财税法门。

  白复大喜,赶忙让侍从用笔记下。

  酒宴散去,白复夜不能寐。

  谁说朝堂没有人才?只是这些人位卑言轻,无法献言献策,才让朝廷为财税之事一筹莫展。

  金玉珍珠混入泥沙之中,蒙尘生灰。这既是贤才的悲哀,更是大唐的悲哀!

  ……

  第二日,白复找到户部侍郎刘晏,将昨晚整理的众人之言详细告知。

  刘晏看完白复递来的条陈,仔细研究了上述方案后,拍案叫绝,大喜道:“白大人,您的方案切实可行。只要照此实施,三年之内,朝廷再不用为财税一事发愁。

  白大人,怪不得您出将入相,您不仅通晓兵事,对财税一途竟然也有如此精深的研究!”

  白复赶忙摆手,道:“刘大人,您谬赞了。题述方案,不是我的主意,而是户部几位吏员的方案。我可不敢贪功。”

  说罢,白复把户部书令史孙延已、户部主事云雁影、户部钱银司主簿王江亭等人的名字逐一告知。

  “哦?户部竟有如此人才,我身为户部侍郎竟然不知,惭愧惭愧。”刘晏颇为惭愧,更起了爱才之心。

  白复道:“大人,户部中下层吏员中应该有一批贤才,不仅饱读诗书,更有丰富的财税经验。只是由于出身的原因,这批寒门士子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倘若将其拔擢起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定是朝廷之幸。”

  刘晏道:“白大人,您放心,有了您的举荐,我定不会让这批人才埋没。”

  ……

  数日后朝会,众朝臣对扩大税源之事,依然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朝会上,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的开源节流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先不谈财税收入,而是一唱一和谈起佛教的危害:“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齐、梁,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

  接下来,两人奏请的财税方案石破天惊,竟是要关闭佛寺、遣散僧侣!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上奏道:“臣请管理僧道的祠部进行了一次调查,查出天下共有寺庙四千六百座,僧舍(兰若)四万处,和尚、尼姑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也就是说,我大唐百姓中,每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名僧侣。

  为大唐社稷,臣请下旨灭佛!”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哗然,朝堂顿时炸了锅。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不理会众臣惊骇之情,继续奏道:“臣具体方案如下:在每一个较大的州郡仅保留一座精美的寺庙。如其余寺庙供有先皇、先贤的塑像,可以移入到这座保留的寺庙内。至于较小的州郡,则不需保留佛寺。

  长安和洛阳可各保留十座寺庙,每座寺庙保留十位僧侣。长安万年县保留慈恩寺和荐福寺,长安县保留西明寺和庄严寺。

  除了朝廷允许保留的几十所寺庙之外,其余的寺庙都予以毁弃,僧尼全部还俗。

  此外,大唐境内的大秦景教(基督教)和波斯的祅教,有三千多名僧人传教。臣等建议,这两个教派也不保留,三千僧人一并还俗。”

  众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众人皆知灭佛的真正理由:扩大朝廷的财税收入。

  大唐遍布天下的佛寺,造成了太多的资源损耗:

  一是佛寺的人口。每个寺庙都充斥着年轻力壮的和尚,但他们不仅不劳动,还不纳税和服劳役,朝廷早就想打他们的主意。

  二是佛寺的土地。根据魏晋以来的传统,佛寺的土地都是免税的。当朝廷的征税过于严苛时,百姓甚至把土地先送给寺庙,再变成寺庙土地的租户,得到的收入反而比拥有土地更划算。但朝廷却因此少了许多财税收入。

  三是佛寺的铜像。由于朝廷垄断经营铸币,既缺乏铜也缺乏钱,而佛寺里有大量的铜像可以用来铸钱。

  在玄宗一朝,朝廷就已经考虑过限制寺庙的做法。比如,和尚也要服兵役、徭役,寺院土地也要纳税,而寺院必须用土、石、木头来做塑像,只准在佛像的纽扣、饰物上用一点铜来装饰。

  但这些方法受到了民间太多的抵制,无法推行。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的灭佛方案彻底解决了问题。根据两人的推算,一旦采取此方案,朝廷将获得不菲的收入,足以应付平叛的军费开销: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变成了两税户;同时,佛寺雇佣的十五万奴婢也变成了两税户;另外,朝廷新增土地数千万顷,都是最优质的土地。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奏罢,肃宗脸色极其难看。

  肃宗笃信佛法,灵武登基后,为了平定战乱,肃宗多次设下祭坛,祭拜佛祖。

  至德二载(757年),唐军收复两京,肃宗回到长安,谈及国事,常把退敌之功归之于佛祖的庇佑。

  肃宗何尝不知关闭佛寺对于朝廷财税的好处,但此方案与肃宗个人的信仰背道而驰,万难答应。

  郑、裴二人分别出自荥阳郑氏、闻喜裴氏这两个世家大族,两人的奏请自然代表这两个世家大族的意见。

  既不能公开出言痛斥,更不能恩准其奏请。肃宗头痛不已。

  正在此时,白复挺身而出,手持笏板,朗声奏道:“陛下,臣以为关闭佛寺、遣散僧侣之事不妥!”


  (https://www.dingdiann.cc/xsw/16166/73187279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