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所见略同
谋臣猛将何者更重?此处很难加以评述,标准答案莫过于两者之相辅相成,而在罗大大的巨著之中,智谋之士的作用显然要胜过一众猛将,于是乎给读者们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所谓大将就是要有过人的武勇,其将略倒在其次,至于行军布阵出谋划策则是一干谋士的事情,演义之中飞将吕布,五虎上将,虎痴恶来的名声要远远胜过曹营五子良将便是一个很大的例证,可其中却有着很多的偏颇之处。
带着后世的经历穿越汉末,自身不但已然成了势力最为强大的诸侯,有着百战不殆之名又是身居风云将谱之上,麾下谋臣猛将为数众多,刘毅对此显然有着很高的发言权!但以勇武与智谋来作为划分并不是太过明确的标准,可以如此说,当真让郭嘉与徐晃各统一军交手的话胜负绝对难料。有时候,谋臣与大将之间是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的,尤其是像关羽张飞徐晃张合张辽这般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们对于战场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军中实务的了解绝不会在那些谋臣之下。
倘若强要加以区分,恐怕那些知名的谋臣应该在大局的分析上要更胜一筹,因为战争从来就不是仅仅体现在战场之上的,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奇谋之中所包含的的也未必尽是兵法,对对方心理的把握,自身渊博的知识,以及对麾下的知人善用都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而倘若论及军中实际的一应操作,武将们又会占据不少的优势。
刘毅不敢说自己对此的分析就是完全正确,但肯定有可取之处,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麾下战将的大局观让他们掌握一些战场之外的知识首先可以肯定是不会错的,至于是否有着良好的效果就要留待实战的检验,因此在幽州武院之中针对燕军高级将领便开过不少次课目,贾诩、郭嘉、张虎、戏志才包括刘毅自己以及一众战将们都曾经登上讲台通过具体战例与事例来讲解自己的经验与得意之处。这种方法有教学之效但更多还是一种交流,众人都可在此间取长补短。
后世的所见带来的一些先见之明可以让刘毅前期在人才的争夺之中占据不少的先机,但将那些名垂史册的谋臣猛将们收入麾下就万事大吉了吗?这显然还不足够,除了对之信任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才能,身为主上亦要想法设法的将他们的能力再做进一步的提升,此间所包含的目标绝不单单是史上有名之辈,那些原本碌碌无名之人亦可因此脱颖而出取得不下前者甚至还要胜过的生命地位!也许这也是穿越者最大的乐趣之一,会让他们有一种创造历史的自豪。
与此处燕王刘毅还是有着颇大的作为的,张虎这个最大的例证不用多言,似李铁牛、李元霸、洪彪等辈经过战场的验证亦可作为合格的战将而载入史册。而赵云、甘宁、严纲等等一众原本有名的战将也会比他们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之中本已应该战死沙场却因刘毅的到来而改变了命运,亦可将自己的能力尽情展现出来,高顺便是其中之一!
后世的刘毅对三国这段历史是很感兴趣的,有很大的一部分也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赵云这个角色得到了人们最多的喜爱但在史实之中他的评价比起那些名将来却并不高,对此朗生心中自然有着自己的分析,很可能家世与学识就是限制他成就的最大瓶颈。不管事实是否如他所想,但今世他是按照这个思路去改造子龙的,至少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已然身为天下有数名将的赵云验证了他此前的看法是正确的。
在温候吕布麾下,张辽高顺素来齐名,二人也的确有着出类拔萃的为将之能,但其中亦有区别之处,文远通文墨,知识面较之后者亦要宽阔许多,而高敬方的才干更多则是来自他的苦工务实,实战经验二人亦是并驾齐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张辽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功底要胜过高顺,一开始这个优势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地位的提升与麾下的增多二者之间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不是听从劝说而饱览群书刻苦学习,吕蒙最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武将远远做不到东吴大都督的位置!
他能有巨大的成就的确应该感谢规劝他的孙权,但并不是所有将领都愿意听人劝的,这与其本身的性格与劝人者的威望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般而言这些已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武将都有着自己的骄傲,想让他们改变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使劝导吕蒙的不是孙仲谋也未必就有如此效果,亦可见随时关注自己麾下人才便对其加以改造并不是刘毅一个人的想法,真正有眼光的主上都会如此为之。
但比威望和在众将心中的地位,朗生可谓当事一人,无论在哪个领域他都有着足够辉煌的成绩让你服气,而具备了这个前提之后,对于这些可造之材的改进或是重新塑造刘毅便有了先决的条件。在后世的企业管理之中有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对干部人才的培训,让他们随时接触最先进的思想来增进他们的学识与见识,使之更为适应市场竞争是时代的要求,这个经验也被刘毅搬到了汉末之中。
在今世实际执行起来比之后世还有着更大的便利,在那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几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但此时却没有这般紧迫,且在后世即使军事化管理亦要考虑人权,企业中更难有极为强势的手段,这些在今世却都不是问题!不愿读书习字?可以,你就不要给我带兵了,孤还不亏待你,好吃好住好官位待着,可对那些终日生活在行伍之中的战将而言,这样的日子倒不如给他们一刀来得痛快!于是乎很多人都不得不乖乖捧起了书本,且在日后还发现了此中的好处。
要再有刺头百般无效的刘毅就是更加的简洁,直接调到自己身边近卫营中,孤直接看着你们学,武艺高强不是?战功标榜不是?在孤面前还有骄傲的资本吗?还不服气直接动用武力,揍你个满头金星万朵桃花开不服也得服!有的时候对付军中之人,暴力反而是最佳的解决途径,这步行短打更乃刘毅所长,能与之相敌的又有几人?
为了让麾下这些战将能够有更大的发展朗生可说是殚精竭虑,受到他的影响很多吃了苦头之后又尝到甜头之人便自发的效仿起来,如此在燕军之中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自己有本事还不算什么,带出一帮有本事的下属才叫真本事,与幽州书院的考试录取不同,武院的名额固然还要考试但将领的推荐也是重要的前提,刘毅一个人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或是某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但在他的言行影响了一大部分人之后大家齐心合力去为此事那威力可就是极为巨大了,这不但在燕军的建军之中体现明显,燕地的发展更是与此处息息相关。
辽东军统领高敬方就是在燕王手中吃过苦头的众多武将之中的一个,但他倒算不上刺头,很快就体会到了刘毅的良苦用心,真正下功夫钻研之后所得极多,如今燕军八大主力军的统领说学富五车的确有点过头,但博览群书熟读兵书战策还要灵活运用却是必备的素质,所谓大局观是要以深厚的基础与学识作为基础的,否则无从谈起。
在幽州武院刘毅主讲的课目之中有一点让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便是换位思考,在战场之上你要学会将自己代入敌军将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验证自己的战术是否可行;亦要站在友军的出发点去加以想象,多体会一下那些同袍的难处,这些对于战胜敌军或是更好的配合友军都会是极为可行的办法,亦是在长期的实战之中得到验证的。
方才的一阵奋笔疾书,将高顺心中的郁闷之情发泄了大半,这个方法的确十分管用,而当那些负面的情绪减少之后,脑海中的思路就会渐渐的因为冷静而清晰起来!他心中所想的已然不再是此时停止攻势的种种坏处而是开始思索燕王下此军令的真正目的到底何在?那些不利之处自己可以想得到大王又岂能不知?如此为之肯定是有着更大的战略利益才值得如此去做,这个战略利益又在何处?倘若从眼下的兖州战场之中找不到线索自己是否该在燕王的角度检视全局了。
和赵云一般,经过深思之后的高顺亦是将思路转移到了这个正确的方向,局部要为全局而服务,眼前一点利益的得失可以不加计较,高顺越想越觉其中定有道理,倒是为方才自己的表现有点惭愧起来,这似乎并不是一军之将该有的行为,倘若此时赵云不来找他恐怕片刻之后敬方也会主动找上门去了!
(https://www.dingdiann.cc/xsw/1578/545574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