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姝谋 > 第462章 和亲一事,太师以为如何?

第462章 和亲一事,太师以为如何?


大殿门口。

    君晟未着朝服,一身洗得半旧的白色袍子,面容沉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挽袖而入。

    他的脸上看不见半点失意消沉,一副淡然如菊的模样,肃肃君子之风,颇有几分褪去铅华的纯净。

    一些中立的老臣见着这一幕,微微点头,这才是一国皇子的气度,哪怕幽闭五年,也气质依旧。哪怕粗布衣裳,也半点不掩其风华。

    君晟进了大殿,对着首位行了跪礼:

    “儿臣君晟,参见父皇。”

    首位上,皇帝看着这样的君晟,也不由得微微侧目,这是五年以来,他头一次看到君晟。

    上一回见到他,还是五年前的那个夜晚,五皇子活生生惨死在他面前,在大皇子府找到证据,人证物证齐全,君晟百口莫辩。

    他脑子里出现君晟从前小时候的样子,这是他第一个孩子,哪怕君晟的母亲他并不喜欢,只是权力因素结合,但是对于这个孩子他也是真的心疼过的。后来孩子越来越多,有了很多的儿子,也有了很多的女儿,他们都十分乖巧,这个一板一眼的儿子,就未免有些太无趣了。

    皇帝看着君晟,哪怕幽闭五年,身上也没有一丝阴郁之气,更没有颓废颓唐。

    此时,他跪在地上,脊背挺直,双手相叠,平放在额前,穿着有些寒酸,但身上无半点颓靡之气,反倒多了一丝君子淡然之风,让他刮目相看。

    心中暗道: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样的儿子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若说一开始,皇帝一句晟王表明态度,只是为了堵住君晟的口,掩盖住当年的事,不至于朝堂动荡,还有心里那一丝丝愧疚而做出的补偿,那么现在这一刻,他是真觉得这样的君晟足够够格入局。

    “起来吧。”

    皇帝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但出口缓和的语气已经足够说明他的态度。

    “谢父皇。”

    君晟起身,立于一侧,表情淡然,哪怕面对众人明里暗里的打量,也没有丝毫拘谨,不由得让人高看一眼。

    皇帝开口:“前几日,京中出现刺客,十三公主受伤留在你府上养伤。”

    君晟回答:“是。”

    皇帝:“今日,东晋九皇子上殿,说十三公主有意于你,想要结成秦晋之好,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朕传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思。”

    君晟闻言,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看向一旁的楚锦年。

    楚锦年也看向他,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一副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表演的神情。

    君晟略微低头,回答道:

    “回禀父皇,十三公主住进儿臣府上之后,儿臣确实尽地主之谊去看了十三公主两回,并没有任何逾矩的动作,若因此让十三公主误会了什么,儿臣可亲自与十三公主解释。”

    君晟的话说得很巧妙,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但是,却用事实把问题阐述了一遍,偷换了其中的概念。没有回答,但是回答了。回答了,其实又没有回答。

    却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样说有两个好处:一是更显真实。二是能退一步,套一套皇帝的态度。

    皇帝听着君晟这似是而非的回答,略微沉吟,显然君晟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外。但是他又找不出其中的不妥之处。

    最近君策和君恒的斗争,几乎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不得不让他怀疑后面是不是有其他人的手笔。

    看结果来说,若一切顺利,君晟是唯一的受益者,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总是惹人怀疑的。

    现在,君晟拒绝的这一番话,却是直接打消了他这方面的疑虑。

    君晟的话,虽然在他意料之外,但是合情合理。

    “这么说,这门和亲,你是不同意了?”

    皇帝这一问,君晟还没有说话,但是君策心中却是咯噔一下。

    君晟看向皇帝,语气不卑不亢:

    “若是因为十三公主误会了什么,想要跟儿臣结这门亲,那儿臣是不同意的。”

    这话也说得很巧妙,言外之意就是:若仅仅只是因为十三公主误会了什么,想要跟他成婚,那么他的态度是拒绝。但是如果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大周需要他跟东晋公主成婚,那另说。

    这个回答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处境。

    即:作为我自己,是不愿意的,因为我对十三公主没有那个心思。但是作为大周的一份子,若大周需要,我愿意赴汤蹈火,一门婚事不算什么,只要能为皇帝分忧解难。

    这就是君晟给皇帝传递出来的信息,这些话没有明说出来,却更显得他心意真诚。

    皇帝面色稍霁,略微点了点头,他这个儿子,向来拎得清,知进退。哪怕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有这么好的机会,却依然有自己的态度。

    虽然皇帝此时觉得君晟有点太过于清高,但心底里同时也是欣赏他的。哪怕到了如此境地,君晟也依然跟他一条心。至于有点清高这种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以后有机会,慢慢教就是了。

    君晟这话一落,大殿上的人是表情各异。

    君策眉头皱起,一副想不通的表情。暗道:自己怎么把君晟给忽略了呢?他前面做了那么多,不会在这一步翻车吧?

    他实在想不通,明明这么好的机会,君晟难道不想出来吗,而且两国和亲,他有什么理由拒绝。

    君策越想越急,恨不能上前替君晟解释,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得沉住气,要不然的话,就怕在关键时刻出问题。

    一旁的君恒却是眼前一亮,原本以为必败无疑的局,居然柳暗花明看到了希望,他是不知道君晟抽什么风,居然不答应,但是这一来,可正中他的下怀。

    妙啊,若君晟不答应,楚锦年又能怎么样,君策筹谋那么久,说不好直接一场空,想到这里,君恒几乎都要笑出声来,生生忍住,全神贯注的注意着接下来的状况。https://m.aishangba.org

    大殿里安静非常,君恒和君策的目光都盯着君晟。

    大殿中的大臣们也都聚精会神的注意着,不知道事情最后会如何。

    皇帝扫了底下一眼,把众人的目光尽收眼底,然后看向楚锦年:

    “九皇子看到了,这可不是朕不同意,看起来,怕是你那皇妹自作多情了。”

    这句自作多情,并不是什么好话,皇帝这是看楚锦年的笑话了,这话一出,心中莫名觉得爽快,看君晟又顺眼了一分。

    楚锦年也不知道君晟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知道君晟唱的是哪一出。他总觉得君晟没有他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昨日在跟楚幽交流的时候,楚幽说到君晟时的神情,并不似作假。

    按照他对楚幽的了解,若君晟对她一点意思都没有,在他说出和亲这样的话之后,楚幽应该多少有些担忧。

    但是没有,楚幽非常顺从,顺其自然的接下了这件事,仿佛对未来嫁人之后的生活,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担忧,这完全不合理。

    楚锦年认为君晟说不好就是在欲擒故纵,但问题就是,哪怕知道他在欲擒故纵,楚锦年也得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他有一种被人卖了的感觉。

    他对着皇帝拱了拱手,“常言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是父母的话才最有份量。

    而至于大皇子自己……,大皇子在府中,久不出门,认识不到别的女子,而且那么多年,宫中皇后也未给大皇子操心终身大事,大皇子自己对这种事怕是根本没有想过,乍一说出来,不能接受也是有的。

    先不说大皇子对皇妹有什么感情,想来对于这种事,大皇子最大的顾虑,应该就是怕耽误我皇妹吧。”

    楚锦年说话可是半点都没有顾忌,换成别人,谁敢说皇后娘娘没有操心大皇子的婚事,偏偏皇帝一句“晟王”说出口,皇后娘娘莫名背上了一口锅。

    有大臣悄悄眯眯的看一眼君恒,见君恒一张脸都发白了,赶紧收回目光。

    楚锦年说着,目光从首位上挪到了君晟身上。说到最后这一句的时候,看着君晟,仿佛一定要他一个回答。

    君晟点点头,确实如此。

    楚锦年笑了笑,“大皇子完全不必担忧,不瞒大皇子说,对于大皇子的情况,我皇妹也是知道的。

    她是真心想跟大皇子结成秦晋之好。皇妹说了,若是大皇子不答应,她也不强求,不过以后也就不嫁别人了,她绞了头发去做姑子,此生长伴青灯古佛。我作为皇兄,实在不忍,所以,还望大皇子好好考虑,最好不要推辞。”

    楚锦年的话,是针对刚刚君晟说不想耽误楚幽的话说的,堵死了君晟话里的后路。

    这一回,君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面露难色,略想了想,似乎没想出答案,看向首位上的皇帝,眼神里带着询问。

    意思很明确,皇帝同意他就同意,皇帝不同意,他便不同意。

    绾宁说过:这个态,必须要皇帝来表。

    皇帝对上君晟的视线,点点头,而后看向底下的大臣,

    “对于这件事,各位大臣如何想的。”

    君策的人闻言立马站出来,“回禀陛下,微臣以为,九皇子说得极是,两国联姻有利于两国邦交,是好事。而且十三公主又有如此心意,又得九皇子保媒,对两国都是好事情。”

    君恒的人垂死挣扎,自然是持反对意见,“回禀陛下,微臣觉得不妥,大皇子不想去,东晋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我们大周泱泱大国,怎么能出卖一个皇子的婚事。”

    “此言差矣,这怎么能是出卖,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两方又是一顿争吵,皇帝看到这一幕,微微皱眉。

    君策赶忙对周太师示意,这个时候说话,最为合适。

    周太师微微点头,一副要说话的样子,只是下一刻,皇帝直接打断底下的声音,看向大臣们中望着自己想要说话的许怀义,

    “丞相以为如何?有何看法?”

    最近的许怀义,表现一次比一次突出,既有能力又忠心,处处为皇帝解决问题,皇帝对他也颇为倚重,有大事都要听一听他的意见。

    众人听到声音,都向许怀义看过来,君恒和君策心中都升起一股被恐惧支配的感觉。

    许怀义的话多有分量,不用人说,大家都知道。

    君策心中着急,没有把这个变数算进去。

    因为许怀义最近都在城外处理百姓们的民生建设问题,几乎很少上朝,有时候住在城外,几日都不回城,皇帝对此不仅没有责罚,而且大加赞赏,特地传了口谕,让他以百姓为主。

    君策以为他也不会来,便把许怀义给漏了,谁能想到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许怀义居然来上朝了,皇帝还问了他,他这一开口,周太师都没有了说话的机会。

    这下可不好办了,若是事情有差错,怕是就会在这里功亏一篑。

    君恒一时表情变幻,他不知道许怀义怎么想的,二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颇有一种许怀义说生便生说死便死的即视感。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许怀义,只见许怀义站出来,对着皇帝拱手行礼:

    “回禀陛下,微臣这几日都不在朝堂,对事情的了解太少,贸然建议和判断,怕有失偏颇,做出错误的决定。”

    君恒和君策都震惊了,感觉自己的心脏受到了刺激,心跳也已经不够用了,就想是生是死,一句话给个痛快,这般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许怀义顿了顿,又说到:

    “像这种和亲之事,微臣以为,太师应该最有发言权。”

    两国邦交,都是鸿胪寺和礼部的事,但是,对于没有利益瓜葛和亲,对象还是皇子,礼部也提不上什么建议,但太师作为皇帝皇子的老师,说话就很有分量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说到和亲,绾宁那边和君策这边的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周太师。

    这一声,听在君策耳中,犹如天籁,莫名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此时的君恒并不知道君策已经和周太师达成了协议,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对今日事情的走向,愈发迷茫。

    皇帝点点头,认为许怀义说的对,对许怀义更为信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许怀义这个表现在皇帝眼中,就是拎的清,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他看向周太师,在众人的注视下,周太师站出来: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大周和东晋和亲,有利无弊,可行。”

    周太师有名无太大实权,平时也很少说话发表意见,但是他一说话,却是极有份量。

    周太师没有太多的理由,短短两句话,给了明确的结果。

    众人不约而同紧张得咽了一口唾沫,看向首位上的皇帝。

    皇帝听完,哈哈大笑,

    看向楚锦年和君晟:

    “太师说得极是,对于晟儿的婚事,朕和皇后都疏忽了,既然十三公主有如此心意,比番又能让两国的联系更友好紧密,确实是好事。

    如此,这和亲一事,朕,便准了。”


  (https://www.dingdiann.cc/xsw/13610/2289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