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


大桥沟子村是个诨名,现在已经改名叫做红兴村了。

  事实上在东北这样不太讲究的地名是真的很多,比如说大桥沟子村旁边的村子以前叫做野[ji]沟子,后来改名叫红丰村;他们隔着一大片田地北边的村子叫秃头堡,因为这村子旁边也有座山,这座山长得就像半个人头,只是这头上不长头发。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改名叫光明顶村,很有一些幽默在。

  红兴村是一个很大的村子,旁边紧挨着他们县城里最高的山小燕山,再加上在几十年前村里人曾经浴血奋战,靠村上的民兵消灭过侵略者,因此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红[se]景点了,以前挖的那些地道什么的都还在,有不少人来这里参观时,会照顾一下村里的生意。

  再加上前些年有大学生村官来到了村里,不但将村里的这些特殊景点全部都重新修整了一遍,变得更具有观赏[xing]和特[se],而且还给村里引进了最新的稻种,稻米品质高,而且产量也好,让习惯在土地里刨食的村民们大大地丰收了一番。

  除此以外,这个年轻的“村官”赵晓玲还去跟附近的多所农业院校签订了协议,每一年都会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到村里,发展出了特[se]的庭院经济——来村里游玩的人们经常会买上一些,让家家户户都有收入了。

  年轻的村长赵晓玲带着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到了冬天也是不会停歇的,她专门请了技术员回来教大家用温室种植蔬菜和其他的作物,还以村里的名义直接注册了网店和商标,村上所有的农作物只要合格的都可以贴上标签直接售卖出去,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还有村上养的土猪[rou]、走地[ji]、绵羊……村上办农家乐的人家也都得到了不少的帮助,可以说整个村子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得知雪灾即将爆发,甚至他们旁边的小燕山还很可能雪崩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着急。

  他们村里离山上实在是太近了,如果光是下大雪那还好,村上现在已经都盖起了2层小楼,雪大一点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只要窝在家里挺几天也就差不多了。

  可如果雪崩了,房屋被压塌就不多说了,全村上下所有人赖以生存的特[se]景点和大棚岂不是都要完蛋?

  人可以逃跑,大棚怎么逃?

  11月的东北,气温比起南方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很低了,年轻人穿上了挺厚的外套,年纪稍大一点的那就直接羽绒服都穿上了——这会儿炕如果烧得太热容易上火,不烧屋子又冷,就很麻烦的一段时间。

  赵桂娟裹紧了自己身上的大衣走进了村委会,一进去就看到了正在对着电脑快速打字的村长赵晓玲。

  虽然赵晓玲和赵桂娟都姓赵,但她们之间并没有亲属关系,不过现在在赵桂娟的眼里,赵晓玲也跟她的亲人差不多了,能带着大家致富,能不是亲人吗!

  但是今天赵桂娟过来绝不是为了找她的“亲人”聊天,而是想要问问关于12月份雪灾的事情。

  赵晓玲很快就发现有人进来了,她

  抬起头笑了笑:“赵二姨,你咋来了?”

  赵桂娟自然地扬起微笑:“小玲,忙着呢?”

  她坐在赵晓玲对面的椅子上,有些拘谨地搓了搓手,赵晓玲察言观[se],眸光一闪问道:“这是有啥事儿吗?”

  “我就是想问问你之前在村里广播说的那个……”

  赵晓玲了然地点头:“嗯,对,你是想说下个月下大雪,还有小燕山雪崩的事儿吧?”

  赵桂娟点点头:“我家这不是今年才又立起来两个大棚,这要真雪崩了……”

  其实村里人现在用的已经不是传统大棚了,为了能够种出更好的蔬菜大家全部都狠下心买的,又坚固又宽敞的玻璃大棚,这种大棚的抗压能力非常强,基本上用的都是钢化玻璃,非常坚固。

  可这种坚固自然也是相对而言的,东北待过几年的人,谁不知道普通的雪和大暴雪完全不同,如果再加上雪崩雪暴这种极端天气的话,除了躲在屋里真的没啥别的办法。——这还得保证家里的房子足够坚固,不会被一下子压塌。

  赵晓玲双手[jiao]叠着放在桌子上:“赵二姨,你的意思我懂。这大棚才安好,要是雪崩严重的话给弄坏了,钱就打水漂了。”

  赵桂娟道:“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啊,那里头的小柿子啥的我才种上呢!”

  赵晓玲无奈地笑了笑:“但是雪崩来了咱谁也挡不住,就算没有雪崩,接下来下了这么大的雪,咱们也肯定不能指望这茬菜了,你说是吧?”

  她继续道:“咱们村上现在搞了大棚的有十几户人家,像你们家这种大型玻璃大棚的有9家,加一起20多个大棚,这个我这儿都有记录的。这茬菜呢,咱们就看看能不能在月底之前把能收的都收了,村委这边会尽量帮你们推销卖了。”

  她用安抚的语气说道:“可是没有长成的也卖不出去的,可能这一茬就[lang]费了,毕竟咱们得在下雪之前把这些玻璃都收起来啊。”

  赵桂娟也明白这些道理,她只是老觉着这小村长办法多厉害,所以才来问问:“这个我知道,回头那些小番茄啥的,我拔了也没啥。”

  天灾来了,可不就是得有点损失?

  赵晓玲也觉得这次天灾来得真不是时候,她这边正在大刀阔斧的在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呢!

  但抱怨也没办法,赵村长先让赵桂娟回去,并且马上用村上的广播通知每家,每户今天下午都要派一个人来村委开会。

  ……

  “……村上搞了大棚的,种在大棚里的菜,月底如果长不出来,嗯,咱就定个11月23号吧,暂定这个[ri]子,之后要是有变化,咱们还是及时通知。”赵村长看着手上的发言稿继续说,“这个菜长不出来,咱们就只能放弃这一[bo]菜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大棚,咱们都得马上收起来了,大棚里放着的架子啥的全都收起来。”

  “另外我之前广播里通知大家的就是小燕山回头可能要有雪崩,大家也可以想象啊,下这么大雪,小燕山肯定积雪特别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不就雪崩

  了吗。”

  她拿起旁边的一沓纸给大家发放下去:“这个纸上是咱们之前就已经分过的撤离小组(),

  (),

  咱们就5天一训练,大家都跟着组长撤离,咱们必须把这个流程全都练会了。”

  “别管啥时候人命肯定最重要,这些天大伙都把值钱的东西收拾收拾,别收拾太多,别把家里微[bo]炉电饭锅啥的都带着……”

  她在面对这些村民的时候,一向都要拿出最大的耐心来[jiao]流,否则就会有人因为听不懂而误解她的本意。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待会儿回去都好好看看名单,明天上午9点就跟着各组长按照要求撤离!”

  她之后又直接将自己对于村上各种设施的安排念了念,总而言之就是能保护的就要保护,实在没办法提前做保护的也就只能算了,像是房屋加固这种事她都是直接找工程队来负责的。

  在嘉国的许多基层,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就比如说红星村的村委会总共也就那么几个人,现在大家都忙得团团转了,因此根本没有哪个人专门负责应急撤离,现在一切都是村长负责。

  但好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村上的人现在都比较信任赵晓玲,所以才能还算高效地布置下去。

  散会后,赵晓玲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因为是外地人,在村里并没有自己的房子,现在还住在村委宿舍。

  上午做了几个小时的计划表,下午又一直在开会,赵晓玲回到屋里就直接扑在炕上睡着了。

  等她被手机的声音吵醒的时候已经是第2天的早上5点多了——寒冷的北方到11月份的时候天已经开始变短了,5点多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屋子里黑乎乎的。

  打来电话的是乡里应急办的工作人员。

  “喂?”

  “赵晓玲同志,是这样的,上级部门刚刚来了新通知,说是气象部门最新的观测结果是,11月半可能就开始下雪了,你今天有空的时候来乡里一趟,咱们这边要赶紧协调一下提前撤离的事情,另外,你们村私家车的车牌号也全部给我们汇总上来,你们回头到了临时的撤离点,所有车辆都得登记!”

  赵晓玲听着这一连串的新变化,瞌睡虫瞬间离家出走了,她从炕上坐了起来问道:“十一月半就下雪,下大还是下小啊?”

  另一边:“这个不太确定,但应该不会太大,不过肯定会有麻烦的地方,你今天先来乡里咱们再说吧。”

  其实在之前,赵晓玲已经在手机上看到了十一月中旬的天气,上面写的是小雪。

  “好,我上午过去咱们再说。”!

  ()


  (https://www.dingdiann.cc/xsw/11770/2317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