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 第 107 章 扯着大旗作虎皮

第 107 章 扯着大旗作虎皮


户籍资料不仅仅是人[kou]数,还有未开垦荒地面积、已开垦荒地数量、可供百姓采撷的山林鱼塘数量等。

  隋朝执行的是沿袭北魏的均田制。

  如萧何在离开咸阳前抢救户籍资料和官方文书一样,房乔只要得到了江南诸郡的户籍土地资源数据,就算战乱[bo]及江南导致人[kou]数量锐减,大唐仍旧可以直接拿着当地田地资源资料,第一时间分田重建户籍档案。

  若非活不下去,百姓不会入山当隐户。大唐什么时候完成土地普查开启新一轮分田,百姓就什么时候下山重入户籍。

  虽然在山上也能悄悄开垦,但没给官府[jiao]“保护费”,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百姓就算没有受过教育也有基本的生活智慧,只要唐朝的税赋降低,权衡利弊后,他们就会下山。

  从杨坚开皇三年的“大索貌阅”,到杨广大业初年加强“貌阅法”,隋朝花了近三十年才完成如今规模的户籍检索。如果唐朝从零开始摸索,至少也要摸索个二三十年。

  房乔只要拿到江南的户籍资料,大唐占领江南的第一时间就能将江南的生产资料利用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从地方上扒拉户籍资料,而不是直接拿中央的资料,原因当然是隋朝地方官谎报开垦田地的情况太严重。

  与外国人将隋文帝列入“影响世界历史前一百名人”不同,隋文帝在华夏后世史书中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华夏古代史学家肯定了他结束战乱的功绩,但对他的文治功绩并不是太认可,因为隋文帝时期的人[kou]和土地数据谎报严重。

  隋文帝时期,人[kou]增速百分之四,新中国有科技加成才百分之三;能纳税田地近40亿亩,新中国将新疆、西藏、东北都开垦了才20亿亩。这数据谎报程度,看得后世史学家直头疼。

  谎报的数据是层层加报,地方上的数据因为需要实地征税所以错漏不多。唐朝开国时就吃了这个亏,只拿到中央的数据,地方上的数据遗失在战乱中。李世民当皇帝二十多年,大半时间都在重新勘察国内土地和人[kou]数据。

  杜如晦去世的早,房乔给李世民当了十五年的宰相。李世民二十三年的皇帝生涯,其中三分之二都由房乔这位丞相辅助,可见房乔在“贞观之治”中的功劳。在李世民诸多大臣中,房乔也是最先跟随李世民的人之一,杜如晦等人都是房乔举荐。

  如果说杜如晦的本事离张良还差一些,但房乔从跟随李世民到为相这几十年的时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再世萧何”。

  那么房乔的谋算和萧何一致,是理所当然的。

  去张掖的路上,李玄霸也在心声中和二哥猜测房乔肯定会帮他们把江南户籍弄来。

  李玄霸:【房玄龄赴任前就和我说过此事。不过他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不一定有机会做到。他只说会试一试。我和母亲也提过此事,母亲说她会竭力支持房玄龄。房玄龄有这种意识,不愧是大唐的“萧何”。】

  李世民抓耳挠腮。

  他好想和

  弟弟聊天啊,但是小五在这里,他不好张[kou]说大逆不道的话。()

  李世民不是担心小五会出卖他们,实在是小五年纪小,他担心小五保守不了秘密。

  ?想看木兰竹写的《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第  107  章  扯着大旗作虎皮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房乔的打算。他在中原剿贼的时候,每当进驻官府的时候,也第一时间把户籍等官方档案卷走。

  大隋军队作战时,就像贼一样永不走空。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会默认大隋将士会拿走驻地的财物,所以李世民光明正大地刮地三尺。

  至于户籍资料不算财物,他不应该拿之类的弹劾,官府不是遭了民贼吗?那肯定是民贼做的。

  李世民想说,他和房玄龄真是心有灵犀。如果房玄龄是“再世萧何”,他的眼界也应该是“萧何”。

  不,我应该是萧何、张良、韩信集合体。李世民自豪叉腰!

  李世民好想向弟弟吹嘘自己,但小五在这……

  李世民把打瞌睡的李智云推醒:“去后面的马车睡,我和你三兄要聊点正事。”

  李智云打着哈欠委屈道:“我不能听?”

  李世民道:“你年纪小,我怕你说漏嘴。等你再大一点,我什么事都不会瞒着你。”

  李玄霸:“扑哧。”

  李世民疑惑:“你笑什么?”

  李玄霸:【这话好[shu]悉,我以前经常这样敷衍你。】

  李世民想装出恼怒的模样,但还是没忍住,笑了出来:“你还好意思说。”

  李智云看向“自言自语”的二哥,又看向绝对说了什么但自己就是听不见的三哥,表情更加委屈:“行,我走,你们慢慢聊。我要长到多少岁才能加入你们的聊天?”

  李世民想了想,揉了揉李智云的脑袋:“甘罗十二岁拜上卿,小五不会比他差。等到了明年,我和阿玄做什么都带着你。不过你也要努力,你现在的本事离能帮上我和阿玄还差得远。”明年小五就十二虚岁了。

  李智云一听只需要明年他就能帮着二哥三哥做事,心中委屈立刻消失。

  “我一定努力!”李智云给了二哥一个拥抱,又扑到三哥怀里腻歪了一会儿,“说话算话!”

  李玄霸抱着弟弟道:“嗯,说话算话。”

  李世民嘲笑:“你先把你爱撒娇的[xing]格改了吧。”

  李玄霸道:“你不也没改?是谁回家后总会第一时间扑到母亲怀里撒娇?”

  李世民脸[se]一僵。

  李智云:“哈哈哈哈哈,停车,我要下车。哈哈哈哈,二兄,你恼羞成怒找三兄去,可别连累我。”

  李智云跳下马车,那逃跑的速度,一看就是从小练出来的。

  李世民活动手腕:“阿玄,你能不能在小五面前给我留点脸面?”

  李玄霸道:“你不要脸的时候也没避开小五啊。”

  李世民愣住。仔细想想,好像是哦。

  他放下手:“算了算了,不和你计较。你之前说什么来着?哦,房玄龄是萧何。你看你哥哥我也想到了这一点,我

  ()  还能带兵打仗,我就是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位一体!()”

  李玄霸道:那我是谁??()_[(()”

  李世民毫不犹豫道:“你比我差一点,你只是萧何张良两位一体!”

  李玄霸道:“我们大唐的萧何张良是不是超标了?可惜韩信就一个。你要不要再找个大唐韩信?”

  李世民笑道:“这个不该你帮我找吗?你的谶纬天书《唐书》中,有没有写谁是能比我差一点的将帅之才?”

  李玄霸对二哥的过分自信很是无语。

  什么叫“比我差一点”,你才多少岁,打了多少仗?你现在就认为你的军事才能当世无敌了是吧?

  虽然事实是如此,但李玄霸还是很嫌弃二哥的过分自信。

  “李靖。”李玄霸道,“陇西李氏丹杨房子弟。”

  李世民想了想,道:“听过这个名字。老楚国公杨素夸赞过他,大兄也宴请过他。大兄说他为人傲气太足,便不再与他[jiao]往。”

  李玄霸道:“他对我们傲气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家发迹之后找陇西李氏连了宗,陇西李氏子弟都知道那连宗是怎么回事,不会将我们当同族。”

  李世民讥笑:“陇西李氏也是与荥阳郑氏一样的山东郡姓中的‘五姓七望’之一吧?有这种傲气确实正常。”

  李玄霸笑话道:“怎么?现在你对他印象就不好了?”

  李世民好奇:“怎么,在你的天书中也记着我对他印象不好?”

  李玄霸摇头:“不,你对他好极了,一直重用到他老逝。”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那他一定真的很有才华。而且他的[xing]情也肯定改了许多。”

  李玄霸道:“是改了许多。他被我们父亲打压得厉害,在你手中才被重用。”

  李世民失笑:“果然如此。他在父亲手下把脾气都磨没了。看来父亲当皇帝还是有些本事的,能把那些天之骄子的坏脾气磨掉。等我当了皇帝,朝中才华横溢的大臣就老实了。”

  李玄霸觉得二哥这话怪怪的。但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有李渊当皇帝时过分的随心所[yu],等二哥当皇帝后,大臣都觉得二哥千好万好。

  不过这话对父亲太不尊敬了。

  李玄霸道:“大臣觉得你千好万好,难道不是因为有隋炀帝做对比?”

  李世民大笑:“那对比也太强烈了。对了,我重用的大臣中有没有刺头子?我提前去整整他。”

  李世民双手捏拳头,活动手腕。

  李玄霸笑话二哥:“以后当了皇帝就不好再欺负大臣,所以趁着自己还自由先折腾个够?”

  李世民一边捏拳头一边笑眯眯道:“聪明。”

  李玄霸开玩笑道:“那去提前把尉迟恭揍一顿。朝堂宴饮时,尉迟恭和我们堂弟李道宗争位次,一拳砸在堂弟眼眶上,差点把他眼睛砸瞎。你很不高兴地训斥了他,他之后才改掉臭脾气。以后我的位次肯定比他高,如果这件事还会发生,我怕他的拳头会砸向我。”

  ()  李世民心头揪紧了一瞬,但脸上仍旧带着笑道:“他敢?他敢对你动手,我就从龙榻上跳下来把他狠揍一顿,非要揍得他满地找牙一月起不了身,满朝文武都拦不住我!”

  李玄霸道:“你还是提前教训他吧。就算你会揍他,我还不是挨揍了?”

  李世民煞有介事道:“好,我记下了。等我们见到他,我就先把他揍服了。对了,他现在在哪?”

  李玄霸道:“尉迟恭的父亲是当今仪同大将军尉迟伽。他比我们大十四岁,身为勋贵子弟,现在应该趁着民乱的机会,去高阳参军刷功勋了。”

  尉迟恭也是勋贵子弟。若不是同族长辈尉迟迥是杨坚的政敌,起兵反对杨坚被杀,尉迟家族从此只能低调处事,以他的本事和家世,早就当官了。

  不过他毕竟还是勋贵子弟,所以一参军很快就升任朝议大夫。

  李世民脸上笑容微淡:“无论是李靖还是尉迟迥,现在都不可能把我俩放在眼里。”

  李玄霸摇头:“若要套[jiao]情,以我们现在展现出的本事,他们肯定会愿意和我们结为友人。只是若想招揽他们,是绝对不可能的。”

  十四周岁的虎贲郎将厉害吗?厉害。但隋朝十六卫中每个卫府都有好几个虎贲郎将。

  对于一个十四周岁的少年郎而言,当上了虎贲郎将很有本事。放眼朝堂,虎贲郎将走在路上,勋贵子弟连眼神都懒得给。

  不只是世家子弟眼高于顶,勋贵子弟也一样。别看李建成等勋贵子弟身上的职官散官品阶都不高,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

  李世民和李玄霸提前攒了本钱,但这本钱只是让他们在乱世中有了一点自保的实力。想要成为一方霸主,稍稍有点家世的人都不会理睬他们。

  李世民在清河郡征兵时就这样。

  李世民早早放出消息,希望得到当地士人辅佐。但他战功如此卓越,也只有百姓来参军。

  别说家中有点地位的士人,就是家中已经很多代没做官的庶族子弟都没有来应聘的。

  李世民军中的文吏和底层将领全部是他们从唐国公府带来的家生子。

  李世民越想越憋屈:“我年少有为,不是更应该被有才之人青睐投奔吗?”

  李玄霸道:“这话你已经嘀咕过很多次了。好吧,是世人愚昧,以后有的是他们后悔的时候。”

  李世民深呼吸:“对!你看房兄和杜兄不也是官宦子弟,他们就不嫌弃我!”

  李玄霸道:“他们很有眼光。你以为华夏历史五千年,‘房谋杜断’能有几个?”

  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李世民将李玄霸这句无心之语记住,但没有询问。

  弟弟的秘密很多,绝非只是“谶纬”,他早就知道。

  但知道就知道吧,弟弟不掩饰,他也不会追问,这样弟弟在自己面前才自在。

  李世民不住点头:“没错没错。唉,还是好不满啊。我想如果父亲现在招募人才,肯定有很多士人投靠他

  。可恶!我明明比父亲强多了!”

  李玄霸慢悠悠道:“他们不选你,就说明他们没眼光,活该被房兄、杜兄、薛兄压在下面。哦,对了,还有魏徵。这次魏徵提前投奔我们,以后也要扬眉吐气了。”

  李世民冷哼:“以后丞相就他们四个轮流坐,其他人没份!”

  李玄霸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也跟着笑了:“让他们有眼无珠。对了,我们俩的本事,也会为父亲的名声添砖加瓦吧?他们却抛弃我们俩去投奔父亲,算不算买椟还珠?”

  李玄霸道:“那肯定算!”

  兄弟二人嘻嘻哈哈的声音过于响亮,都传到了后面的马车上。

  李智云双手捧着下巴,手肘搁在膝盖上。

  “唉,还有一年。时间过得好慢啊。”

  ……

  房乔和魏徵都动起来时,杜如晦和薛收也没闲着。

  杨广征高丽时不想让倭国捣乱,又向倭国派去了使臣。薛收在李玄霸的建议下混进了使臣团,现在还没回来。

  杜如晦在涿郡当了县令,想近距离接触大隋大军出征的盛况。

  他看到了涿郡役夫的惨状,看到了杨广那过分夸张的排场。

  杜如晦一度想要辞官,但他忍耐了下来。

  现在他都看不下去,等天下真的大乱之后,他难道就在大兴等着李二郎李三郎带着房玄龄来大兴吗?那他也太没用了。

  杜如晦强忍住对昏庸的皇帝和黑暗的朝堂的不适,坚持守在县令的位置上。

  他已经猜到了大隋的末路。

  从皇帝被高丽三番五次欺骗的荒唐,他能看出皇帝人[xing]的弱点。

  以皇帝的[xing]格,他一定会不顾大隋的民生凋敝,短时间内再次征讨高丽。

  大隋就是这样被杨广一锤子一锤子地砸毁。

  杜如晦要在杨广下锤子的地方仔细观看,一个眼见着已经快进入盛世的大一统王朝,怎么在一个荒唐的皇帝手中瞬间崩塌。

  他不敢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只将这些感悟都记在心中。

  等一切结束,他将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整理成书,劝谏大唐皇帝和后世人。

  杜如晦在大隋的失败中疯狂吸取营养。他心中的政治观迅速成型。

  当得到皇帝二征高丽的命令时,杜如晦知道自己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

  以大隋现在中原的动[dang],隋军根本不可能安稳出征。

  隋朝大军出征,后方极其空虚的时候,是攻打两都的绝佳机会。

  民贼也好,朝中野心家也好,一定会有人举起反旗直捣两都。到时隋军必定撤退。这一仗打不起来。

  杜如晦只希望隋军在撤退的时候稍稍别那么乱,能让兵卒和辎重顺利撤回,不然就是便宜高丽。

  杜如晦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没有资格去进谏。

  不过他毕竟是京兆杜氏子弟,就算是个旁支,在有官身的前提下,他

  也能递帖子拜访朝中同样是京兆杜氏的大臣。

  杜如晦对族中长辈说了自己的担忧,并自荐希望能加入辎重押送,说不定能帮些忙。

  族中长辈叹气:“难道朝中只有你能看出来这一点吗?我等都能看出来。能劝的都劝了,如果现在什么事没做好,就是陛下不愿意听。所以你还是别趟这浑水,明白吗?陛下不会有错,如果出了事,那就是做事的人的错。”

  杜如晦叹气:“是。”

  他想,等二征高丽失败,他就去寻李二郎李三郎去。

  二征高丽失败的打击,绝对会让大隋全面乱起来。那时李二郎李三郎身边也应该缺人了。

  杜如晦向长辈打听了李二郎和李三郎的消息。他上次得到李二郎和李三郎的消息,两人已经决定去张掖。

  长辈也只知道李二郎李三郎去张掖了。才这么短的时间,朝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杜如晦计算了一下张掖和洛阳的往返时间。

  等皇帝二征高丽失败,自己立刻前往张掖,恐怕征伐高丽失败的消息还没传到张掖。皇帝就算要调动李二郎和李三郎,也会等回洛阳再说。他提前去张掖,应该不会和李二郎李三郎错过。

  “不知道房兄什么时候去张掖。”杜如晦想念友人了。

  与友人在大兴、洛阳聚会的时候多快活啊。这大隋的官场,果然是一点意思都没有。

  在杜如晦决定好去张掖的时间时,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了张掖。

  李世民[jing]力充沛,完全不需要休息。

  李玄霸和李智云在家中休息的时候,李世民就换了衣服出门,一一拜访曾经在张掖认识的人。

  上到戍边的将领官吏,下到集市中的商贩,李世民认识的人极多,一旬下来还没拜访全。

  听闻李世民和李玄霸回来,附近西域部落也一一派人来拜访,希望能搭上李世民和李玄霸这条线,和唐国公牵上关系。

  李世民又生气了。

  我和我弟弟很厉害,怎么我们父亲就一定很厉害?

  虽然父亲确实不差。

  不过现在父亲不在张掖,虽然他们是想勾搭上唐国公府,但仍旧是为李世民和李玄霸所用。李世民压下脾气,一一与他们[jiao]好。

  张掖与中原的信息[jiao]流不畅。对许多西域人而言,可能中原朝代更替许久他们都不知道。就算是和朝堂有关系的西域人,对大隋的认知还是大业五年大隋的极盛时刻。

  现在才大业九年。

  短短四年时间,按照正常人的想法,此时大隋就算不会更强盛,肯定也和以前差不多。

  所以李世民和李玄霸仍旧可以背靠“强盛的大隋”,不用惧怕西域人不守信用。

  李玄霸在家里休息了一月才将身体调整好。他也行动起来。

  李世民练兵和与西域人[jiao]友的时候,李玄霸去拜访了张掖郡守。

  隋文帝时期废除了张掖郡。杨广继位后才重新在张掖置郡,命[yin]世师为张掖郡

  守。等隋文帝御驾亲征吐谷浑结束,[yin]世师入朝为虎贲郎将,现在任涿郡留守。

  如今的张掖郡守赴任没几年,因为语言不通,对张掖的事务还在摸索中,一切遵循旧例。

  再者张掖是军事重镇。原本的郡守[yin]世师手握兵权,张掖郡守军政权力合一。杨广御驾亲征结束后收走了郡守的兵权,如今的张掖郡守只有行政权力。但张掖事务基本都与军事息息相关,所以他几乎成了吉祥物。

  李玄霸来拜见张掖郡守,张掖郡守颇有些受宠若惊。

  当初[yin]世师任张掖郡守时权力很大,但裴矩领了皇帝的命令前来张掖负责边市之事,[yin]世师也很自觉的把自己当做只会领兵的下属,权力全部转移到裴矩手中。

  现在李世民和李玄霸连军权都自带了,张掖郡守还以为两人会越过自己任意行事。没想到唐国公府的二郎君和三郎君虽然深受陛下喜爱,为人如此谦逊,做事前还要先知会自己一声。

  张掖郡守恭敬道:“李大夫可有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隋唐官场都是尊称官职。为把李世民和李玄霸分开,官吏都称呼李世民为“李郎将”,称呼李玄霸为“李大夫”,一个用职官称呼,一个用散官称呼。

  张掖郡守虽比李玄霸年长许多,但没有称呼李玄霸为“李三郎”,而是称呼“李大夫”,便是委婉地向李玄霸示好,展现他和李玄霸的尊卑关系。

  李玄霸道:“郡守何出此言?郡守才是张掖的父母官,该是我辅佐郡守才是。我师从长孙将军和裴将军,他们对张掖的市集有些想法。我将其整理为文书,请郡守过目,希望能与郡守一起将张掖经营得更加繁盛,将来一同回朝堂面圣。”

  张掖郡守听到“长孙将军”和“裴将军”的名号,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天下谁人不知道长孙晟和裴矩经略西域的名声?

  他脑海中思绪一转,想起裴矩在张掖时与李二郎、李三郎的亲近,又想起长孙晟那李二郎丈人的身份,觉得自己悟了。

  怪不得陛下把立了大功劳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外放张掖。这可不是冷落,而是因为长孙将军和裴将军都已经没有[jing]力经略西域,李二郎和李三郎是长孙将军和裴将军的弟子,所以陛下将经略西域这么重要的任务[jiao]给了这两位少年郎将。

  别看李二郎和李三郎的官位不高,想想他们的出身,再想想他们背后的关系,陛下将整个与西域打[jiao]道的权力都[jiao]给了他们,这是位卑权重啊!

  张掖郡守又仔细琢磨“一同回朝堂面圣”这句话。

  李三郎君的意思难道是,将来李三郎君和李二郎君任务完成,会帮自己在陛下那里美言几句,让自己不用在边镇继续吃沙子?

  张掖郡守心头大喜。

  他花了一点时间稳住心声,严肃道:“这是我分内之事。三郎君放心,我绝对不会误了长孙将军和裴将军的谋算。”

  李玄霸笑意盈盈:“我和二哥以后就倚仗郡守了。”

  张掖郡守笑道:“不敢不敢。”

  李玄霸展开文书,一一向张掖郡守讲解自己对边市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边疆无事,而陛下喜欢鹰犬骏马,所以他希望能直接与部落打通商路,不经过中间商赚差价,以大隋官府的名义牵头,派商队与部落[jiao]易商品。

  “这当然不是以官吏的身份,而是我们给商队发放特殊的降低一定税额的凭证,并让边军给商队充当护卫。”李玄霸笑眯眯道,“现在陛下又亲征高丽,朝中钱财吃紧。这样我们能自筹一部分钱粮,减轻朝堂的负担。郡守放心,责任由我和二哥一力承担,陛下也是知情的。”

  郡守有点担忧,他想了想,道:“军中之事都是李郎将和李大夫做主,我不敢置喙。减税的凭证我来发,商队组建和边军护卫一事,就只能请李郎将和李大夫自行决定了。”

  市集税收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地方自己镇守,税赋款截留下来用作地方财政。所以只是减免一定市集税,他做了不会有事。至于可能会被朝堂责怪的地方,他就不愿意沾手了。

  “好。”李玄霸十分爽快道,“我们与郡守各司其职。”

  听李玄霸如此爽快地承担责任,确实没有拉自己下水的意图,张掖郡守有点惭愧自己的猜忌。

  他忙道:“虽然并非我的责任,但只要是我能帮忙的事,李大夫请尽管提!”

  李玄霸笑着拱手:“那我就不客气了。”!


  (https://www.dingdiann.cc/xsw/11710/232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