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悠闲人生(三和弃徒) > 第177章 乡村里的华夏

第177章 乡村里的华夏


没在家里多待,简单逛了逛就回省城了。

周游看到父母精神状态非常好,也不敢多待。

没办法。

现在见面就催婚。

头疼。

他们几个回去,就直接坐飞机走了,都是大忙人,能跑来玩几天就很不错了。

周游有时候喜欢热闹,但有时候更喜欢安静,

静极思动,动极思静。

阴阳转换之道。

正好赵云把最新的纪录片寄了过来,还是老样子,一个上映版,一个加长版。

私人家庭影院已经装修好,拿这部片子试刀。

首先面积更大,视线更加开阔。

其次设备更好,4K起步,画质一流。

最后软件好了很多,周游搞了一个按摩椅在里面,一边观影一边按摩,还能缓解疲劳。

享受啊。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观影。

刚开始,是前景提要:

本片的拍摄地点为沂蒙山区腹地,全村167户,484口人。讲述的,是杓峪村农民的贫穷与无奈。

而在杓峪村农民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全中国大部分农民的贫穷与无奈。

开篇点题,周游有点惊讶,这个也算是半官方的片子,就算不歌功颂德,也不能这么直接吧,只能说导演霸气。

第一个出场的是杜深忠,头发凌乱,脸色黝黑,身材瘦削,弯腰驼背。

可是周游莫名的觉得亲近和熟悉,彷佛就是自己村里的那些人一样,

随着镜头的推进。

崭露出来的才能越来越多。

会写字,书法很漂亮,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村里都有人找他写字。

还会写文章,偶尔有妙语出来,也发表过文章。

最爱读书看报,还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的函授课和培训班,向许多报刊投稿,可惜中者寥寥。

后来发现还会点乐器,拉了一首二胡,虽然音不准。

这要是不看人,只看这些技能,怎么也是个退休老干部。

可惜,生活在农村。

村民给的评语是:是个才人,就是果树比别人管的少。

他是与这个村子最格格不入的一个人。

你可以说他是这个村子里最有文化最有艺术性的人。

同时你也可以说他是这个村子里最没用的人,因为他家算是这个村子里最穷的了。

是啊,在农村种地,却不甘心种地。

当周游看到他说:“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我对土地一点感情也没有!就是没办法,无奈。如果有,何必叫孩子千方百计出去上学。”

是啊,都说农村好,可是哪有城市人让自己孩子去种地的。

后世倒有个节目,叫变形记,纯娱乐。

导演也是深有体会:“兄弟,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啊!如果当年我没走出大山,我就是今天的你。”

这个时候,其实配上赵川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会更好一点。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

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

从此无依无靠

我是一只小小鸟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总是睡不着

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

未来会怎样

究竟有谁会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

我永远都找不到

世界是如此的小

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当我尝尽人情冷暖

当你决定为了你的理想燃烧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

哪一个重要。

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毁灭,不止一次在拷问着人的灵魂。

周游村里也有这样的人,他的小学民办老师,也是满脑子不切实际,一肚子不合时宜,自从不给当民办教师后,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种地也没力气,出去打工没人要。

还好脑袋还算灵活,开了个小卖部,勉强维持生活。

遇到这样的人,周游内心总是充满了不忍,人的一生啊,就这样在苦苦挣扎中度过。

现在看到这部纪录片,才想起来要不要把老师搞到养殖场,可是能干什么呢?技术不会?一线有点屈才,算了,还是等过年把学校搞起来,让他干老本行。

当年也算是一个好老师,村里都交口称赞,都是乡里乡亲的孩子,教起来也认真。

杜深忠的老婆自己倒霉,嫁给了一个窝囊废,天天做梦。

当知道他想买琵琶的时候,忍不住抱怨道“别在这跟我说这个,二胡你都拉不好,你都不会拉,你还想玩琵琶,别在这心高妄想的了,咱一年这点收入,苹果收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一年就这两苹果,那琵琶得多少钱你知道吗?”

当杜深忠最终咬牙到城里花690元买了一把琵琶,对妻子撒谎说是490元。

后来发现真相的妻子火了:“你为这个家庭想吗?谁没有鞋?谁没有棉袄?……你想吗?”

“人需要吃饭,可精神也需要填补!”杜深忠争辩道。

他妻子有错嘛,没有,只是考虑角度不同,一个怀才不遇,郁郁终生。

一个筚路蓝缕,苦口婆心的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生在这样的环境,你能怎么办呢?

杜深忠也不是不努力,早年他为凑孩子学费出去打工,“攒了一把辛酸泪”。

一连五年他都在农闲时去其他地方,帮玉米贩子收割玉米,每天每亩地不过挣几十元;收完玉米就又去工地搬砖。

没日没夜的苦干让他提前衰老了,数载下来,正值壮年的他牙齿掉了13颗。

哎,这也是为什么每逢乱世,总有人出头了。

因为世界上埋没的人才太多了。

每次看历史,大家就会发现,为什么君王身边能聚集那么多人才,小小弹丸之地,出了多少王侯将相。

比如刘邦和朱元璋,身边聚集了一批老乡,这些老乡真的比别人优秀嘛?

后来才明白。

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历练出来的。

人的可塑性非常强。一百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人具备成为徐达的潜质,而他能否成为徐达的关键,就在于他能否遇见朱元璋。

朱元璋打天下,最开始能够接触到的班底就是他家乡的人。这些人在朱元璋的发掘下不断历练成长,逐渐成为举世无双的文臣武将。

在古代那种环境下,99.9%的人才,从来就没有成为人才的机会。

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啊。


  (https://www.dingdiann.cc/xsw/10072/231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ingdiann.cc